“对啊。”
“这火铳你亲自用过,若装备给我军兵卒你可知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战斗形势彻底转变!”朱桢神色平静,缓缓说道。
“连发火铳,装填迅速。”
“再发展几年,只要锻造工艺成熟,短火铳便能取代弓弩。”
“数十年后,这东西甚至能取代长枪短剑!”
见朱桢想的如此透彻,甚至极具有前瞻性。
此时反倒换朱标有些意外了。
“对啊,为了如此利器,难道朕不该亲自来保平村一趟?”
“为了这等利器,大哥自然应该亲自前来。”
“可臣弟总觉得大哥好像还有事隐瞒。”
此言一出,旁边的朱榑、朱梓等人也都来了兴致,齐刷刷看向朱桢、朱标二人。
“依大哥的性子,即便制造这些短火铳的匠人都已遇难。”
“可他们的制作流程必然记录在册,这手艺怎么就能突然中断。”
“大哥交给我们的神机坊锻造流程,臣弟也是看到了的,凡锻造流程都有据可循。”
“臣弟绝不相信这手铳会因为几个匠人遇难,便再也制造不出来!”
“行了!”
见朱桢果然猜出了大概,朱标也不再伪装, 索性向几人坦言道。
“你们可知道,我大明将士为何能在与诸国交战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大哥圣明有方.....”年幼的朱檀想都没想,马屁脱口而出。
可不等他说完,迎接他的便是朱标那极为不悦的眼神。
“老七你就这么带老十的!”
“你个兔崽子也教点好!”
“嘿嘿.....”
斥了朱榑一句,朱标索性直接说道。
“我朝将士之所以能在诸国交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自然仰赖将士用兵,诸将齐心。”
“可最为主要的,还是有精良的装备!”
“好比先前与北元交战,为何我军将士马术、骑术都不如北元骑兵,可我朝骑兵却能和他们打的有来有回?”
“马鞍、马镫!”朱檀抢先说道。
“没错,就是我朝能锻出铁制马镫,极大提高将士的射术。硬制马鞍又能大大提高将士们的骑术。”
“如此一来,我朝才能与草原骑兵对冲争锋。”
“至于当下和诸国开战更是如此!”
朱标顿了一下,看向朱梓几人道。
“不仅因我朝将士沙场悍勇,更因我朝火器远超他国。”
“安南、爪哇、占城,他们用的火炮还是元朝时期的样式。”
“至于火铳更是元朝初年的制式。”
“往往一场大战下来,在我军火炮几番轰炸之下,敌军近三成的兵卒或死或伤。”
“或遇攻城,我军火龙、石火药等等,皆为利器。”
“所以我朝之所以少有败绩,很大程度上仰仗我朝火器精良。”
“大哥是说临边诸国也想偷取我朝锻造火器的手艺?”朱桢愣了一下,旋即脸上多了几分怒意。
“大哥命保平村匠人锻造手铳,莫不是凤阳三司已有他国细作前来偷艺?”
“让保平村锻造手铳,也是防止这等杀器落入他国之手?”
待朱桢说完,朱标不免有些看向自己这个六弟。
不得不说,朱桢的确聪明,聪明的让朱标有些吃惊。
“不错!”
“据魏国公从前线传来的军报上说,安南敌兵竟也有火龙出水,甚至还有三眼铳。”
“虽说极少在战场上见到,可他们终究还是有。”
“边军寥寥无几,那禁军是否备足了?亦或是安南也有一支装备齐全的火器队伍?”
“说起来也算朕先前操之过急。”
“全境招募匠人派往凤阳三司,这也给了他国混入其中的契机。”
“所以大哥就将锻造手铳的差事交给了保平村?”不许朱标说完,朱桢当下便恍然大悟。
而一旁的朱榑、朱檀二人却很是疑惑的看向两人。
“六哥,为何.....”
“保平村的村民都相互熟识,倘若有外人前来,势必咋眼。”
“况且保平村以锻打出名,村中有工匠数百。”
“放眼整个大明,若是将锻造手铳的技艺保密起来,同时又能加紧锻造。那自然非保平村莫属。”
“而且.....”
朱桢看了眼一旁笑而不语的朱标。
“先前锻造这些手铳的工匠恐怕是诈死, 大哥是为了保密手铳的锻打技术。”
“而且即将赶来的三司匠人,恐怕就是先前打造出这些手铳的人。”
待朱桢说完,朱榑、朱檀甚至包括朱梓也齐刷刷看向朱标。
当看到朱标不置可否,只是默默点头。
几人当下只觉一股通透瞬间贯彻全身。
朱标饶这么大一个圈子,从来都不是要将保平村的匠人编入三司,更不是缺两千把兵刃。
朱标从一开始,就已打定主意要将手铳的锻造交给保平村,并保密起来。
而他们几人这几日的所作所为,也都在为这个目的服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