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军事 > 飞刀神枪 > 第三十八章 自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崇禧、李宗仁等人纷纷表示,以如今国民政府的战力,即使想守也守不住。与其跟日军死磕,还不如让大军撤出南京,再找机会。

当时南京的大部分部队,都是从淞沪会战中撤下来的,经过长时间的战斗和行军,已经疲惫不堪,这样的部队跟日军战斗,最终的结果,无非就是另一场淞沪会战罢了。

听到白崇禧、李宗仁等人的建议,蒋介石低头沉默不语,他知道,南京守不住,但这仗,他还是想打。并不是为了赢,而是给欧美各国一个态度,争取到更多的军事援助。

也许是看出了蒋介石的心思,一直坐在角落中,低头不语的唐生智,突然站起身来,大喊道:“南京该守,这里是国都,也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值此危难时刻,如果不战,不仅对不起淞沪会战中战死的将士们,更对不起孙中山先生的嘱托,因此,我主张,与南京城共存亡!”

闻言,蒋介石暗自大吃一惊,想不到这一个与自己一直对着干的唐生智在自己纠结为难之际,为自排忧解难,内心大喜过望,脸上却不动声色,对众人说道:“说得好!说得好!南京不能丢!”

蒋介石望着站得笔直的唐生智,不禁吃惊。这个身子有点柔弱的唐生智,此刻给蒋介石的印象却虎虎生风。仿佛又看到了当年蒋冯蒋桂大战时那个雄姿彪悍所向无敌的唐生智了。这个与自己心有介蒂的唐生智,竟然在自己最需要有人解困的时候,挺身而出,力挺自己,站出来帮自己。蒋介石不禁对唐生智刮目相看。蒋介石暗喜,终于有人出来守南京了。蒋介石几天来绷紧的心一下放松开来。其实,蒋介石很欣赏唐生智的才干。当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北伐半途而废,蒋介石和汪精卫宁汉分流,两家分庭抗礼。在全国一片讨蒋声中,唐生智手握重兵东征讨蒋,逼得老蒋只好通电“下野”。宁汉统一后,唐生智远走日本。后来蒋桂大战爆发,蒋介石把曾逼他下野的唐生智请出山,唐生智为报蒋介石知遇之恩不负众望,在与蒋桂、蒋冯两场大战中,亲临前线,为蒋介石问鼎中原立下汗马功劳。

可是,蒋介石却卸磨杀驴,战事结束后,就前掉唐生智的兵权。唐生智一怒之下,再次反蒋,结果大败。辗转到广东,协助陈济堂、李宗仁共同反蒋。

一直到“九一八”事变,在各界舆论压力下宁粤双方才复归统一,一致对外。但是这次蒋介石不敢重用唐生智,只给了他一个闲职。只担任军事参议院院长。随着势的发展,特别是日寇的疯寇的侵略,全国上下抗日呼声越来越高。迫于抗日压力,蒋介石才给了唐生智一个军委会执行部主任的实职。让他专门负责筹划抗日的准备工作。

蒋介石其实早就想到唐生智,但因和唐生智心里不能言喻的隔阂,一直想找个机会与唐生智谈谈。没想到今天唐生智毛遂荐,解了他的困局。遥想当年,北伐时,唐生智是何等风光。北伐战争他任中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他的看家部队第8军加上第4军、第7军和叶挺军团,一路势如破竹,夺取武胜关,血战汀四桥,饮马长江,打得关佩孚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唐生智的赫赫战功给当时任北伐总司令的蒋介石脸上争了光。一夜之间,唐生智将军智勇双全的大名威震敌胆,举国皆知。蒋介石也当众夸唐生智:“孟潇有军事天才,我不及也。”

唐生智胸板挺直,慷慨陈词:“南京是我国首都,因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面对总理在天之灵?全国人民怎么看我们?因此,南京不能丢,必须死守!我愿意与南京共存亡!”

蒋介石一听,脸上的阴云尽散,兴奋地笑着说:“孟潇说到了我的心里话,南京是六朝古都,住有六十万民众,如果我们弃城而去,将被背上千古骂名!我同意孟潇的意见,与南京共存亡。”蒋介石希望借唐生智的智勇双全,多谋善断守住南京三个月,然后再调兵遣将,保住南京,再一次给蒋介石争回面子。如果万一南京守不住,也是唐生智守城不力,让他做个替罪羊。

蒋介石立刻在会议上宣布:“现在我宣布委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会上,蒋介石紧紧地握着唐生智手,语重心长地说:“孟潇,国难当头,你重任在肩,南京的守卫我全托付你了!”

唐生智闻言,当即向蒋介石敬了个军礼,信誓旦旦地保证道:“请蒋委员长放心,我誓死保卫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