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尸体明晃晃的躺在眼前,见证惨剧发生、未能阻止的唐僧内心一团乱麻,无法平静。
他本能感到悲伤,手臂不受控制地开始颤抖,全身沉重如灌铅。
唐僧突然痉挛般攥紧双拳,喉咙里呜咽着挤出问话:“悟空,你、你你将她杀了!?你怎么这般…你、你、怎可无故害人性命!!!”
多此一举的质询,只像是无能的悲愤。
但也不应该忽视、贬低唐僧这份纯粹的感情,这是他人性中的善良。
哪怕他此刻正因为善良遭受蒙蔽,可这并不是善良的错。
行者却是不理会老和尚的情绪,一把将唐僧拉至身后,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始终警惕倒地不起的妖精。
直到无论从身体变化、气息流动各方面都看不出妖精生机,行者方才展露疑惑神态。
尽管他自己也为眼睛突然迸出的金光吓到,但很快忆起,这只是儿时就自带的某种…“天赋神通”?
架势虽然挺唬人,其实没什么大用。
行者隐约记得金光是没伤害,但又好像伤过谁。
这么一想,脑子又有些糊涂。
行者晃了晃头,知晓不是时候想乱七八糟的东西。
他从耳中掏出金箍棒,当作标枪投掷使用,扔向妖精尸首砸到大腿。
铁棒本身就重,加上行者神力。
一触及,自然是断肢翻飞、尸块乱滚。
唐僧见了,脚底仿佛踩了棉花,两腿止不住的打颤。
“你还、还要毁人尸体!”和尚抬起手想要指责,然而突然使不出站立的力气了,一下子滑坐倒地。
出家人本就见不得杀生,猛地遇上戮尸的勾当,更受不了。
说穿了,唐僧到底出身大唐,难免受儒家影响,做不到看淡生死。
行者仍是没理唐僧,留对方在背后唏嘘,自顾自走向碎尸继续观察,同时收回兵器。
这个徒弟不讲情,倒还有两个徒弟。
沙僧疾走而来,将唐僧扶起:“师父,你莫惊怪大哥。你是不曾看见,那女子要害你呢。”
唐僧恍惚而起,对此将信将疑,又诘问道:“悟净,你休要乱说话。可是为了帮悟空脱罪,便想栽赃外人!”
“弟子岂敢蒙骗师父,二哥也看见了。”
沙僧忙望向八戒。
那呆子含糊一声,眼睛瞥着行者蹲在那里冷静翻捡尸块查看,没敢耍滑头。
八戒猛猛点头:“对、对,是那女子想对师父不利,被哥哥拦住了。”
见两人都这样说,唐僧有些回心转意,可念起这三个徒弟曾经共谋,偷吃五庄观的人参果,不禁又泛起嘀咕,留个疑心。
这边谈完,那边行者也站了起来,眉心挤出两道沟壑。
八戒缓缓走过来,望得仔细,不由打起冷颤,这怎么杀完人,还寻思起来了。
难不成杀得不够尽兴,心情不舒坦?
“哥哥、这、是怎么了?”八戒喉咙卡顿了两下,紧张发问。
行者眼角一动,回过神来,答道:“不太对。”
“哪里不对?”
“这尸体不新鲜。”
原来那妖精别样本事不济,有一项手段出彩。
该是她白骨成精,擅长操弄尸体,在危机关头更能娴熟使用解尸法。
旁人的解尸法是真身出神逃命,留一个幻化的假尸身迷惑敌人。
这妖精却是仗着出身,依附于他人真实的尸体,欺诈性相应的更强。
像这白虎岭多年来死伤无数,也是被她积累了不少尸体用于逃命。
但尸体再怎么保存终有腐化迹象,何况这妖精也非是那精细人,经不住仔细检查,因而被行者找到可疑之处。
行者在说疑点,八戒却是吓得招风耳竖起。
刚杀的人,还嫌弃不新鲜?
呆子浑身肉颤,连退几步撤到唐僧后面,嘴里含混嚷道:“师父不好啦!猴子风发了,杀一个不够,还想再杀人。”
这话一出,唐、沙二僧都是膝盖生了骨刺,开始有点幻痛。
惊疑不定之际,见行者面目一撇,慢步过来,尤为不满道:“你这猪脑子瞎嚷什么呢,什么叫我杀一个不够?”
呆子是又怂又勇,一边语气犯怵,一边撺掇唐僧道:“你不是说要更新鲜的尸体。师父,莫迟疑,快把那什么箍儿咒语念起来。”
唐僧喉咙发痒直干咽,两眼估算着距离,记得以前的教训,没有贸然听八戒挑唆。
“悟空,你是何道理?”和尚强行冷静问上一句。
行者嘴角紧抿,望着八戒眉宇间透着冷漠:“看来你最近舒坦日子过久了,呆性少了,疯劲儿多了。话都没听明白,就敢招风惹雨。”
八戒缩头缩脑,无胆回话了。
沙僧盘算眼前情形,觉得任由事态矛盾发展,自己的境况也不太妙。
不希望陷入无谓之争,沙僧忙劝说道:“二哥向来如此,大哥你莫见怪,没必要同他论事。还是先给师父解惑,好证明你的忠义,还你公道。”
唐僧都保持着理智,行者也不愿乱发火:“莫听这个呆子胡诌,我没杀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