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刘宋风云 > 第217章 贵族的谋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崔浩走后追上长孙翰,“长孙大人,留步。”

长孙翰见是崔浩,停下脚步道:“崔大人,何事?”

“在下想问一问长孙大人,贵族一直为难大人,这次为何还让贵族们参与进来。”

“哈哈,崔大人,你认为贵族是那么好对付的吗?他们不少都是功臣之后,他们要是闹起来可不敢收拾。”

“是在下思虑不周,告辞。”

长孙翰看着崔浩的背影,心中不屑,他知道贵族和崔浩矛盾颇深,两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有些时候长孙翰也对崔浩不满,所以长孙翰是不会让贵族势力衰弱,否则崔浩将权倾朝野。

长孙翰当晚派人给贵族送去消息,虽然长孙翰知道改革势在必行,但是他不想崔浩这个汉人做大。

贵族由于上次的打击,如今以刘洁为首,虽然此人不是贵族出身,但是祖父是公主家臣,因为伐夏立功,升爵位为会稽公。

还有一个是古弼,是魏国名将,虽然只是灵寿县侯,但是由于鲜卑人,所以他和刘洁在贵族中地位超然。

贵族们连夜聚在一起商议。

刘洁首先道:“诸位,陛下想要改革官制,这涉及到很多人,不知诸位有什么意见。”

众人议论纷纷,突然有人道:“刘大人,我们不能任由陛下这样,这次肯定又是那崔浩搞的鬼。”

刘洁道:“这次还真不是,是陛下的主意,以本官来看,陛下这次决心已定,所以我们不能在朝堂上反对。”

“可是,一旦改革,我们怎么办?”

“稍安勿躁,这不一定是坏事,你们也看到了,如今魏国形势不容乐观,宋国一直虎视眈眈,所以陛下才想到改革。”

“那我们就支持陛下吧。”

“对,支持陛下。”

“我自认为,我们在早朝率先提出来,绝对不能让崔浩之流一直在陛下面前出风头。”

刘洁思考片刻,道:“很好,就这么办,我认为不仅要支持陛下,还要让陛下加大改革力度。”

“可是这样我们势力不就弱了吗?”

“不会,长孙大人答应我们,会留给我们一些主要官职。”

这下众人才放下心来。

“好了,诸位,我们跟长孙大人都是鲜卑人,就算有矛盾那也是自己人之间的矛盾,催浩才是外人。”

这个观点他们是认同的,崔浩毕竟是汉人,而长孙翰他们是鲜卑人,所以刘洁他们不会让崔浩做大。

很快,到了早朝的日子,拓跋焘信心满满,他认为自己一定会说服那些贵族,只有说服他们,改革朝廷,他的大魏才能强大起来。

拓跋焘坐在御座之上向长孙翰看了一眼。

长孙翰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拓跋焘满意的露出笑容。

这个时候,刘洁首先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讲。”

“陛下,臣以为如今我大魏官制混乱且冗余,臣联系效仿宋国改革,实行三省六部。”

话毕,贵族大臣纷纷出列附和,长孙翰和其他大臣也出列附和,只有崔浩等几个少数汉人大臣还站在原地。

那几人是在看崔浩的动作,而崔浩是被震惊了,一时没反应过来。

这时候古弼道:“崔大人难道是反对改革吗?”

崔浩一愣,然后道:“陛下,臣认为改革势在必行,但是不能操之过急。”

古弼接着道:“操之过急,怎样不算操之过急,难道等到宋军打到平城城下才不算操之过急吗?”

崔浩顿时哑口无言,从一开始就落了下风,这下崔浩不明白了,自己这次居然被这些贵族带偏了。

“陛下,臣不是那个意思。”

古弼想继续说什么,拓跋焘开口了,“好了,既然没人反对,那就准备改革,长孙翰、刘洁、崔浩负责此事,你们研究出一个办法,然后报给朕。”

“诺。”

拓跋焘也没想到这么顺利,这对他来说有些玄幻,毕竟他的认知里,贵族应该不会同意改革的,这可是触动他们的利益了。

不过贵族不出来捣乱就是最好的,省了很多口舌,就是自己准备的说辞根本没用上。

不一会长孙翰几人聚在一起商议,崔浩认为应当借鉴宋国就是以三省六部为基础,再加上一个监察机构就好了。

其余几人都翻了白眼,这还用你说,不用宋国的制度你倒是创造一个出来。

见没人说话,崔浩也不尴尬。

继续说几个省部的职责,其余人依旧不说话,看着他自己发挥。

最后,长孙翰道:“就先这样,明日我们再商议吧。”

之后几人散去,长孙翰给了刘洁一个眼神。

之后二人在长孙翰府中相会。

刘洁首先道:“长孙兄,你我二人有话就直说。”

“刘兄,我知道你也对崔浩不满,这次改革就是个机会。”

“哦,细细说来。”

“刘兄,这三省最高官职必须由鲜卑人来任职,崔浩没有资格,至于六部,就给他个礼部吧,无关痛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