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穿成女屠夫后,全村去逃荒 > 第621章 买地就是好,不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一大早,程顾卿就收拾好东西,准备走人。来这里好些天了,再不回去,村长可要派人来找的。

只不过想到回去了,村长会不会再次派她出来呢?

毕竟许川芎的弟弟许芦根要过来到医馆干活,而且出租房这里冷冷清清的,村长可保贝他的孙子,必然会派妇女来这边替他们做饭打扫的。

徐秀才和许川芎昨晚商量了,他们到上元县干活的人跟许大夫一样,上交一半工资到村里。

因为村里的活大家干,许川芎和徐秀才也有份。相当于他们出钱给乡亲们帮自家干活。特别是建房子,挖长坑,这些是全村受益的,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徐秀才和许川芎不出力的,只好出钱,村里的其他人才不会有想法,才不会认为他们坐享其成的。

程顾卿非常赞同,现在集体干活,所以私干也有部分归公中。

等开春后,各自建好房子,重新正常生活,村里也不会需要他们上交的,到时候大家各干各的,各凭本事了。

经过1天半的路程,赶在下午的时候回到徐家村。

远远地看到乡亲们在蟠龙山下干活,蟠龙河这边的煮饭婆子正在挖野菜。

村长夫人抬头一看,惊喜地说:“美娇,你回来了?这次怎么那么晚的?老头子可整天记挂你呢。”

程顾卿放好驴车,安置好驴子,笑着说:“有事耽误了,旭哥儿在县里很好,你放心。”

先发制人,不用村长夫人问,她直接说出来。做奶奶的最关心孙子的,特别是有出息的大孙子。

村长夫人听到后,担忧的心终于落地了,长长舒了一口气:“他们好就行了,这些天可一直记挂呢。”

程顾卿跟煮饭的几个婆子没聊几句,对岸的村长几个老头活也不干了,急吼吼地跑过来。

气喘吁吁地问:“美娇啊,旭哥儿他们可好?”

左看看右看看,药材是买了,好几个麻袋在,老远就闻到闻到了,可怎么不见许川芎的?

许婆子在远处挖野菜,现在才看到程顾卿回来,急着跑过来:“福兴娘,俺家大儿呢?”

好端端的人怎么不见了?莫非不是一起回来?

程顾卿安抚地说:“没事,一切都很好。”

得说好先,免得许婆子担心呢。至于许大夫,据说被请到隔壁的隔壁的隔壁村看病了,有个老婆子不好走路,得上门问诊。

村长老头不解地问:“川芎去哪里了?”

嘴里说好,可要告知俺们发生什么事呢?美娇这孩子,说话不说重点的。

程顾卿连忙解释:“川芎啊,去县里的医馆做大夫了,所以不回来了。”

许婆子眼睛瞪得大大的,疑惑地问:“怎么去做大夫的?家里的活不干了?”

去之前可没听川芎说过的,一直以为采购药材就回来呢。怎么就不商量一下,就去坐馆呢?

程顾卿抛出杀手锏:“哎呦,在城里当大夫好啊,一个月3两呢。”

杀手锏就是杀手锏,徐家村的婆子和老头听到月奉竟然高达3两,哎呦,还挖什么长坑,赶紧去上班了。

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干一年,能省下5两,已经天大的恩赐了。别人直接一个月3两,这就是有手艺和没手艺的区别。

有些不会算账的婆子问:“一个月3两,那一年多少啊?”

刘婆子这个会算账的立即回复:“36两!”

哎呦,俺的乖乖,竟然那么多钱。

程顾卿继续说:“川芎阿娘啊,川芎还说叫麦冬去县城坐馆,你回去给他收拾一下行李。”

许婆子听到坐馆一个月有3两,也吃惊,这可比在老家高呢。听到还安排麦冬去,更欢喜了,笑着说:“等晚上再安排,等会还要做饭呢。”

其他婆子羡慕嫉妒恨地看着许婆子,一个儿子3两,两个儿子就6两,一年72两,加上许大夫村里看病赚的。

哎哟,现在全村首富得是许婆子了。

如果三七,当归这些小孙子学成,许家赚得更多。

发了,发了。有些有想法的婆子和老头,想问问许大夫收不收徒弟,让徐家村的娃子去学多好啊。只不过大家脸皮薄,不敢问,医术可要传家的,一般不会轻易教外人呢。

村长知道许川芎的去向了,安心不少,问道:“旭哥儿,福昌他们可好?”

程顾卿点头说:“我看到旭哥儿了,他很好,至于福昌四个出去干活了,没见到。”

徐福昌的阿爷问:“他们干什么活啊?”

程顾卿解释:“带那些难民去安置点,他们四个负责押送。”

乡亲们明白了,原来是做解差。

程顾卿又说:“旭哥儿说他们很好,你们不要担心。虽然辛苦些,可比在家种地好多了,一个月有500文。”

乡亲们听到有500文,虽然比不上做大夫的收入,但能吃上官家饭,心里也高兴。

特别是徐福昌,黄毛七,徐大牛,徐福亮四个的家属,得意地笑起来。

村长问到想问的了,看时辰还早,大声喊:“别问了,等晚上再问,大家去干活。”

一堆人挤在一起好看吗?是不是想偷懒?

村长发话,老头老婆子也要听话,一哄而散,该干嘛就干嘛。

村长老头倒不去干活,追着程顾卿问:“旭哥儿真得很好?住哪里?吃哪里?带去的被子还够不够?”

程顾卿又把衙门不提供住宿,需要出来租房子住的事说了一遍。

村长瞪大眼睛说:“一年房租要5两,太贵了吧。”

程顾卿猛摇头:“不贵,还便宜了,那地方好,离衙门近,走几步路就到了。”

不仅离衙门近,离医馆也近,上班可方便了。

程顾卿又说了徐秀才和许川芎会拿一半月奉出来上交给公家。他们不出力,只好出钱。

包括黄毛七四个衙役也一样。上交一半的工资,至于其他吃住之类的,他们自付。

村长猛摇头:“月奉给一半应该的,租房子的钱他们合着出也应该的,但吃,俺们可要拿些过去。柴火这些的,得给他们送。出门在外,样样都要买,多贵啊。俺们这边送些去,能省好些。”

程顾卿就知道村长会这么做的,家人总想着远方的游子,能给的全部都给。

等程顾卿拿出地契,村长捂住嘴巴,震惊地不敢说话。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村长赞许地说:“不错,买得好,甭管用来建房子还是种菜,买地就是好,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