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三国之夏侯弃子 > 第344章 牢狱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按照我原本的设想,是要效仿王莽的土地改制,将天下间所有的土地都变成国有,可若是真的这么做了,恐怕我第一个便是身死,所以在陇西汉中开始均田,还给他们减赋,虽然刚开始几年,他们还是要如同屯田客一般辛勤劳作,可在两年之后。对了,就是仲元临回来之前,将对土地的承诺兑现了,此举看似是为仲元邀买名声,可同样也是在树立五郡都督府的信誉,国无信不立,可也就是这么做,才让陇西汉中快速的恢复了民生,如今虽然税赋依旧很重,可百姓却始终拥护。当地的世家豪族为了确保能够吸纳更多的流民作为佃户、家奴,他们就不得不降低对佃户的抽成。”

“当然,还是会有许多人会去选择当那些豪门大族的走狗,然后仗着这些人施舍的小小权力,开始狐假虎威,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豪门大族本身因为家中世代为官,或者是在当地颇有势力,甚至于连当地的官吏都要避让,或者与他们沆瀣一气,这样一来,当地的豪族就越发势大,从而捆绑官府,甚至成为地下真正的主宰,土皇帝,这便是皇权不下县的由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武帝才会有迁富守陵政策,目的就在于不断的将一个地方的势力进行洗牌,让他们无法长久的盘踞下去,最终尾大不掉。但武帝的策略却不够彻底,推恩令也不过只是涉及到了皇室内部而已。若是按照我的想法,当将推恩令和迁富守陵进行融合,再做变化,不断的将这些豪门大族变小,然后将他们迁到边境之地,让他们不断的开疆拓土,至于打下来的土地,一半归他们,一半归朝廷,如此一来,随着疆土的不断扩大,朝廷的税收也能够得到保证。而从中分离出去的那些旁支,会在对外不断的征战中消耗掉,即便是活下来了,再经过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隔绝之后,不会再服从于本宗。”

“另一方面,推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算是贵为宗室,也不能肆意妄为,也一样要交税纳粮,此时当以宗室为表率,示天下以公,只要这一步解决了,那么就可以用这点来要求天下的世家大族缴税。这手里有钱粮,心中才不慌,遇到个灾荒之年,中央也能有钱有粮去赈济灾民,就算是有叛乱,也可以发得出粮饷,派军队镇压,不至于落到最后,由各地自行组织抗击蛾贼。”

曹操刚开始听得还好,可是到了最后,却觉得有点不对劲了,若是跟随自己的这些人也要纳粮,那他们跟随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因为自己想要变得和别人不一样?

别人要纳粮,自己不需要;别人要守法律,自己不需要。

“你这,小心子廉带着人杀到你家门口,这次可不会有元让来救你了。”

曹操觉得有些无可奈何。

“子廉叔算是钻到钱眼里了,可是这天下赚钱的路子有很多,没必要盯着这些土地不放,若是可以,我这边到还是有其他的法子,让子廉叔去赚钱,只要子廉叔带头,将名下多余的土地卖给朝廷,那就是做了一个表率。何况就算朝廷再怎么抑制,这土地兼并依旧会出现,可那么多的土地,是需要人去耕种的,若是没有人去耕种了,那么多土地就让它荒着么?岳丈为了鼓励生育,可以赏罚并用,这土地荒着,一样可以赏罚并用,土地荒芜,要么缴纳等额的钱粮,要么就收归朝廷所有,且让他们自己选择就是了。”

“这法子倒还可以试试,总比直接让他们直接缴纳税赋要好,可是任何的政策,都是人去实施,如何保证这些人不会中饱私囊呢?”

曹操太了解基层的官吏是什么样子了,当初做顿丘令的时候,就是他自己手底下的那些县丞,都可以和地头蛇串通一气,自己以后还是一气之下辞了官。

至于自己唯才是举,目的是为了能够为自己做事,至于这品德,还是有待商榷。

“校事府。扩大校事府的权力范围,校事府监察百官,同样可以监察地方,但校事府只有监察之权,却没有逮捕之权,校事府将各地官吏的一言一行全部都搜集上来,根据他实际的政绩,还有是否在中间中饱私囊等情况,决定是否提交御史台,御史台收到之后,立刻派人核实官员的贪腐是否属实,若是属实,则按律处置。”

夏侯信想着,还是不能够让这样的特务机构权力太大,免得到时候形成了明朝锦衣卫、东西厂的情况,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必然有其客观需要,可如何运转,效果如何,还是取决于人。

“这便是你和仲元说的用贪官和反贪官么?”

“唉,用贪官,他们为了自己的提拔晋升,会去将朝廷的政策做下去,可人都有私欲,若是不能在他们头上悬一把剑,则相对而言会收敛点。而且每次处置贪官,害得大张旗鼓,将自己当初颁布政策的好意说明,而将事情未能做好的原因全部都推给这些贪官,如此百姓心安,而贪官束手,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说不得这些人会想尽办法来躲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