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纪三上课的时候,王烈压根就没想着避开这几个姑娘。
他王烈到底是因为什么滚出的京城去甘肃,能够有这个资格出入教坊司的这些人心里全都明明白白。所以压根就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
还是那句话,私底下大家闹得再怎么不愉快,但只要王家和贾家的亲家关系还在,只要这两个家族大体上在官场还是同一阵营,那王烈和贾蓉就很难有大庭广众之下翻脸的机会。
除非说搞出来什么杀父杀母夺妻等深仇大恨。
其实主要还是王烈地位不够。王子腾毕竟不是王家主脉,王烈也是养子,今后没有可能去继承王家,这点小打小闹自然也就不会被人放在心上。
上完课,王烈也没管纪三,在楼上又听了会曲约摸着时间有些晚了,就起身离开了教坊司回家睡觉。
接下来两天时间,王烈在京城中逛了逛,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天在教坊司回去以后贾蓉等人觉得晦气,在外边一直都没能再偶遇这几人。
不过倒是找到了秦邦翰他们三个。
这三人一听乐常纪三吴啸犬他们这两天天天公费住在教坊司,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呐。第一天他们直接跟王烈告辞为的就是能方便得去逛青楼。
毕竟和王烈这种顶头上司一起去嫖,他们心里有点过不去。
结果谁能想得到当天晚上王烈就带着另外三人去了教坊司?后悔莫及的三人,当即决定在秦邦翰的带领下,厚着脸皮蹭了上来,在面圣的最后一天晚上,总算是体验到了教坊司姑娘们的热情。
第三天一大早,提前得到王烈提醒的六人从教坊司姑娘们的怀抱中醒来,收拾收拾跟在王烈身后准备上朝面圣。
即便有王烈这个上过朝的老人在,宫里还是派来了一名太监和六人说着上朝时的注意事项。
很快,上朝的时间到了,随着太监手中甩鞭的声音响起,午门缓缓打开,王烈定了定神站到文官队列的中后部分,随着大部队缓缓前行。
待到开平帝端坐于皇极殿外君臣见礼后,不出意料的,第一件事就是关于四川平叛一役的相应封赏。
说是封赏,其实王烈在上朝之前一直都觉得只会有赏,不会有封封。靖边军刚刚建立,纪三等人也是刚刚被提拔成为千户,乐常就不用说了,他上次来京城还是以俘虏的身份来的。
鉴于此,最后对这几个千户以及乐常赏赐金银布帛这些东西就已经足够了,重要的还是让靖边卫和他王烈在朝堂上露个头,作为一个新标杆被立起来。
现实虽有些出入,但大体也确实是这样,在包括朱燮元、田斌等四川将领在内的一众平叛战役中立过功的将领里面,乐常他们几个虽然受赏的名次排得比较靠前,但无一例外全都是金银布帛以及玉佩之类的赏赐。
等到用了一个多时辰将赏赐的方方面面完全交代清楚,站在文官队伍里的王烈早就已经满脸的错愕。
别说他了,就连现在朝堂里的朝臣都有好几个开始偷偷打量王烈。
原因无他,在四川战役中声名鹊起的王烈,竟然没有任何关于赏赐他的内容。
这点就很值得耐人寻味了。王烈没有赏赐的原因,到底是皇帝另有安排呢,还是......一次敲打?
这点短时间之内肯定是没有人能够想出来结果的,所以众官员也就关注了王烈一小会,就被接下来的朝政内容给吸引。
一直到临近中午朝会结束,王烈刚打算回家好好捋一捋猜一下皇帝的意思,却见皇帝身边那名为孙贤的宦官走到了面前。
“王知府,陛下有召,还请知府随老奴前往乾清宫等候圣驾。”
开平帝在乾清宫召见王烈的举措,让王烈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让那些带着调侃想要看王烈热闹的官员们大失所望。
能够在朝会结束以后直接召进乾清宫,那就意味着王烈没有出现在受赏名单里只可能是皇帝对他另外有着安排,而不是什么打压敲打之类令大众喜闻乐见的桥段。
跟着孙贤到了乾清宫门外候着,没多久,这老太监就出来将王烈带了进去。
“此次四川战局能这么快的稳定下来,王卿可谓是功不可没啊。这些,朕都看在眼里。”
见礼后,开平帝也没多说废话,直接步入了正题。
“回陛下,臣作为一名将领,在看到战机出现时,果断将其抓住乃是应该做的事情,算不得什么大功劳。倒是朝廷后勤完善,各地友军增援及时,才是真正奠定了战役胜利的基础。”
王烈不会否认自己的功劳。都已经见到皇帝了,再玩那套用自贬来谦虚的把戏未免就有些不妥,所以他直接吹起了整个朝廷。
“不错,不错。就是不知这两年一直在征战,王卿腹中可有诗稿?”作为一个热爱诗词的皇帝,开平帝的催更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毛病。
“自然是有的,陛下。这两年臣偶有所得,倒也是做出了几首还算过眼的诗篇,近些时日应当就能印刷出来,到时候臣定当立刻遣人送进宫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