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重生90年代,成为中华名厨 > 第77章 接受记者采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位记者吃了《三虾面》坐在那,咂摸了半天的嘴巴,细细回味一番这碗面。

不得不承认,这真算是他们吃过最鲜的一碗面。

不敢说是最好吃,但这碗面的味道确实是吃了有些难忘。

回味一番,两位记者又开始观察德兴酒家里其他客人。

随着时间已经到晌午,德兴酒家一楼大堂里桌子几乎被坐满。

两位记者仔细观察,看得出其中有一些是附近居民来德兴酒家请客。

也有一些穿着光鲜亮丽,明显是专门邀请生意伙伴来德兴酒家的老板。

当然,也会有零星几桌,是两位记者这样拼桌吃午饭。

通过观察,两位记者发现,德兴酒家中午的客人,几乎可以说是社会各个阶层都有,大家所点的东西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是请亲友的人,点的菜会比较偏家常一些。

如果是老板来请生意伙伴,点的一些菜会明显更精致。

至于自己来吃个午饭,大多就是点上一碗面,或者是要一个菜配米饭。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两位记者得出结论。

德兴酒家是个几乎能接待一切顾客的地方。

其中拿相机的记者说:“看起来,德兴酒家的厨师确实水平很高,真的是能把菜做的雅俗共赏,无论是家常菜,还是一些商务宴请,都能做。”

另一个记者说:“对,之前听说港岛大明星都来吃过,说明厨师不光是手艺好,也是很懂得如何把菜做的精致漂亮。”

两位记者接着抽空,询问了一下郑景逸,是否可以拍几张照片?

郑景逸想了想说:“拍照片可以,不过请两位不要打扰到其他客人。”

两位记者也自然是答应下来。

为了不打扰到其他客人,两人还上楼去拍了一下二楼包间。

尤其是在那间面向十字路口的包间,拿相机的记者更是很仔细拍了好几张。

“这里景色还真好,站在这窗户边取景真是绝佳啊,还是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一片路上的梧桐树衬托下,真是有点美。”

另一位记者也觉得这里的景色非常好。

两位记者拍完照片,又在德兴酒家等待了挺长时间。

期间郑景逸还给他们倒了茶水。

一直到中午营业差不多结束,德兴酒家已经差不多没有客人了。

两位记者终于向郑景逸开口,表示想要采访一下他和厨师。

并且这一次两位记者很正式,还把自己的证件拿出来。

郑景逸看到证件自然也很重视,所以赶紧去后厨把冯斌叫出来。

当见到冯斌,两位记者都有些吃惊。

听到郑景逸介绍说:“这就是我们德兴酒家现在的主厨,冯斌。”

冯斌主动上前说:“两位记者好,我叫冯斌,是德兴酒家现在的主厨,中午的三虾面,两位还觉得满意吗?有没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

两位记者相互看了看,拿相机的记者惊讶说:“你是主厨?没想到你这么年轻,中午的那个三虾面,是你做的啊?真的太好吃了。”

另一位记者见同事越说越激动,几乎是句句不离中午的三虾面。

他忍不住轻咳一声,阻止同事继续说下去。

他站起身说:“真是没想到,德兴酒家的主厨竟然这么年轻。”

冯斌说:“我年龄确实比较年轻,但是当厨师也有不少几年,高中毕业我就跟师父学厨了。”

拿相机记者看向郑景逸问:“所以郑老板,这位是您的徒弟?”

郑景逸笑着说:“我倒是想我能教出这样的徒弟,他不是我的徒弟,我其实也想以后有机会,可以见一见冯斌的师父。”

听到郑景逸的话,冯斌脑海中瞬间回忆起自己那位师父。

个头不高,但体格十分壮实,总是容易面红耳赤,动不动就张口骂人的耿直老厨师。

回忆起学徒时,师父要求的严格,现在还真都在后厨用上了。

冯斌心底不免也对那位师父有一份感激。

两位记者接下来开始进行采访。

从德兴酒家这块老字号,到郑景逸家里传承的一些情况。

再到冯斌的出现,以及郑景逸为什么会选择冯斌来当德兴酒家主厨?

两位记者来之前,确实也做了不少功课。

算是对德兴酒家有所了解。

并且在他们了解基础上,向郑景逸求证一些问题,以及通过采访进一步了解冯斌。

经过一番采访,两位记者对现在德兴酒家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冯斌还把之前跟几位大明星和导演合影拿出来。

着实是让两位记者也羡慕不已。

毕竟他们虽然是日报社记者,但也都还没有机会亲眼见一见几位大明星和大导演,尤其是两位导演可都是如今炙手可热的导演。

这一番采访的最后,两位记者请冯斌和郑景逸一起到门口。

在门口德兴酒家老匾下,拿相机的记者给他们拍了一张合影。

这张照片是准备回去发表报道时,用来作为版面上配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