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指着马铃薯表皮上的凹痕说道:“这是马铃薯的芽眼,只需要将这块芽眼切下种入地里,就能收成起码五个。请大人在慕良城为我找一块地,种下此种作物。”
见谢凌云还不为所动,大虫想了想,继续说道:“这马铃薯可当军粮,也可当马草。若是此物种植成功,隆国粮食产量可大幅度增加。”
谢凌云看着跪坐在地上,极力宣传这马铃薯的孩童,不像其他世家子弟一般钟爱干净整洁。
“谢将军。”大虫呼喊道。
“为什么?”谢凌云开口问道。
大虫一愣:“什么为什么?”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万一种不出来,还会被人唾弃。你为什么要做。”谢凌云问道。
“我。。。”大虫一时语塞,“我不知道,我只是心有所想,要这样做。所以凭心而动,率性而为。”
“凭心而动,率性而为吗?”谢凌云沉吟道,“姑且相信你,你这东西,多久可成熟。”
赵大虫欣喜:“将军你是答应了?三个月!两个月就能成熟。届时还请将军留下第一茬做种。”
“呵呵。”谢凌云豪迈笑道,“你父亲,说要种出喂饱天下人的粮食。今日看来,你并不算辱没他。”
“多谢将军夸奖。”大虫说道。
慕良城一行,虽为艰辛,也不算坎坷,第一代从莫衣仙岛上带回来的马铃薯,总算是种在隆国疆土上了。
骑着骆驼,二丫问大虫:“为什么要跑到这种地方种?”
大虫解释道:“我选择了三个地方,咱们青城山,三舅舅雪月城那边,还有便是这荒凉之地。若是都能种成,那就是最好的。”
“我知道我知道,这是谢先生教的,叫对照组对不对。”二丫兴奋说道。
“嗯。”大虫点了点头。
二丫得意,看,本姑娘也很聪明的。
血红色的残阳将天际染得绯红,兄妹二人才来到甘州。
这座经历过战火的城市,十余年来的重建,已经成为隆国边境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
新生的甘州,城门前有一座巨大的丰碑,常年吊着灯笼,为南来北往的赶路行商之人照清上边的文字,赵大虫下了骆驼,走近仰望。
丰碑上记录了,北离朝时,太守陈诚拼死抵御,而后战死。
白王萧崇率军击碎北阙妖庭之故事。
后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战死离阙战场的英灵的名字。
大虫看着上边的名字默默不语,二丫也出奇地没有吵闹,都感觉到了这一场盛世,是由多少前辈付出鲜血铸成的。
历史,从来都是一个个无名之辈堆叠出来的厚重,若是只是史书上薄薄的几页纸,无法承受他们的一生。
隆国,邙山。
本该国运厚重,整个隆国都太平。
可邙山附近的村落居然发生的诡异之事,原本是家中大批量的牲畜无缘无故死去,死状恐怖,像是被吸干。
之后村里开始有人失踪。
里正受不了啦,到县衙去报官。可是报官之后,邙山县令派捕快前往,悄无声息地死去,死状同被人抽干了尸身。干瘪得若不是有那套捕快服,都无法辨认身份。
县令当机立断,这不是凡人可处理的事情,立马上报礼天司。
礼天司来了一位年轻,却满头白发的小李道长。
这小李道长为人和善,长相也颇为英俊,就是看起来差了点火候,让人觉得不稳健。
十里八乡都不看好他,觉得这小李道长要是丢了性命也怪可惜的,毕竟那么俊俏的后生。
明里暗里也劝过小李道长要不别接手这事。
小李道长也只是乐呵呵地四处走访,询问附近可有什么山精水怪显灵,或者山水神庙的。
邙山很大,是有山神庙的,白发的小李道长顺着村民的指引,找到了那所年久失修的山神庙。
庙里山神,乃追随天武帝萧毅的开国将军何骏,曾率八百卒,千里奔袭,拯救孤身在险的天武帝。
后筋疲力尽,亡而不倒。
天武帝知其原籍乃邙山,故敕封邙山山神,庙中神像,乃何俊亡而不倒怒目圆睁之像。
不过三百多年过去了,北离朝换了大隆国,这山神庙也逐渐掩盖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今属盛夏,又是午时,烈日当空。这山神庙中却是充满了凉意。
并非夏日让人舒爽的那股凉爽,而是令人骨子里隐隐发颤的害怕。
白发的小李道长,收拾了一下这将要倾颓的庙宇,对着山神相说道:“晚辈礼天司隶属提司,青城山李凡松,为邙山诡异,前来请教山神大人。”
不为所动,庙内鸦雀无声。
李凡松闭上双目,离火阵心诀流淌而过,睁开眼睛望向那英武神像,虽然已经残破褪色,可何俊所携带之功德,照观之下,如云蒸霞蔚。
“既然山神大人如此,不肯相见,那晚辈只好得罪了。”李凡松咬破中指,凌空就要写下一个大大的“拘”字。
“且慢。”这破败寺庙配不上的威武之声,从四面八方涌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