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德国恢复征兵制和进军莱茵兰这两件严重威胁法国安全的事情上,英国选择了沉默,这让法国感到十分的紧张,它们开始权衡利弊,最终法国迫于英国的压力放弃了与苏联结成同盟,在苏联和英国之间,法国还是选择了老相好英国。

英国人则是认为苏联跟德国不可能走到一起,所以有恃无恐,但他们判断失误了,约瑟夫和阿道夫都有非常现实的一面,反共和反法西斯并不是他们认为应该始终坚持的路线,他们可以打出这面旗帜来团结盟友,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收回这面旗帜,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那怎么样都行。

而英法的判断在进入二十世纪后就一直处于一个时好时不好的量子叠加态,他们又一次判断失误了,英法都对苏联的军事实力产生了误判,而苏联的战绩也的确算不上好,它刚建立时就被德国打的割地赔款,对付波兰也很吃力,甚至还丢失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部分领土,相反英法则是战胜了德国,这就让他们认为自己强于德国,而德国又强于苏联。

这一系列的误判让他们对苏联的战略地位不够重视,对苏联提出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回应消极,被英法冷落之后,约瑟夫不得不考虑反过来在德国身上寻求突破。

而在亚洲方向,东方的某个岛国也开始了扩张,如果跟它开战,那么苏联必然需要在亚洲维持大量军队,这会严重削弱苏联在欧洲的力量,万一跟德国开战,那苏联将会面临很不利的局面。

此时的日本也陷入了选择困难症,是向南侵略中国,还是向北侵略苏联,而约瑟夫也很快帮他们做出了选择,他在远东布置了二十万以上的军队,甚至还有成建制的装甲部队,这支庞大的军队给了日本很大的压力,很快他们就得出了结论,中国比苏联好打。

日本对华侵略战争打响,苏联为了让中国能够更长时间的抗住日本,开始向中国提供援助,这些援助给中国的抗日战争带来了许多帮助,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肯定会打的更加艰难,死伤也肯定会更加惨重。

而且只要日本一天不从对华战争脱身,它就一天无法对苏联造成威胁,约瑟夫就可以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欧洲。

阿道夫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随着德国不断膨胀的军事实力,它的野心也跟着膨胀起来,阿道夫在1938年就吞并了奥地利,慕尼黑会议上让张伯伦上了个厕所,搞出了一个慕尼黑协定,划走了苏台德地区。

失去英法支持的捷克斯洛伐克很快就被德国吞并全境,英法与德国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但到这里阿道夫还不满足,他还想要波兰,而英法此时也失去了对阿道夫的信任,并对波兰提出了保障,试图在地缘上给德国压力。

现在的德国面对的就是一战的场景,英法在西边封锁了德国,东边的波兰也不是弱国,他们的军队并不弱,在欧洲也算是排的上号的国家,如果德国被三面夹击,那毫无疑问德国会复刻一战的结局。

但是如果把地图拉远呢,在波兰的东边不是还有个国家吗?

1939年8月阿道夫亲自给约瑟夫发了一份电报,他提出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愿意放弃一半的波兰领土,以此来获得东线的和平,此时的苏联被英法孤立,约瑟夫大喜过望,他立刻回电阿道夫,他十分的愿意与德国交好。

三天之后,德国外交部长就来到了莫斯科,双方连夜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波兰的国境线上画了一条线,左边归德国,右边归苏联,甚至还出现了世界名话,‘约瑟夫也想加入《反共产国际条约》’。

就在几天后的9月1日,德国突然对波兰宣战,德国大举入侵波兰,拉开了故事的最高潮,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篇。

而读过阿道夫三部曲的人都知道最终的结局,但站在另一个角度看这场战争,大家可以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所有人的动机和想法都十分明确,即使是昏招频出的英法,他们的动机也都有迹可循,也符合正常的政治斗争,他们的一些操作甚至昨天还出现在报纸上。

同时苏联也对波兰不宣而战,出兵波兰东部,去占领他们二十年前没有打下来的领土,在苏德划分的欧洲势力范围,德国会得到整个西欧,而苏联将得到整个大半个东欧,其中就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

对于波罗的海三国,苏联一开始是以保护的名义进入他们的国内,然后突然反水,颠覆它们的政府,然后通过法律,将其变成苏联的加盟国。

后面还索取了比萨拉比亚,几乎将布列斯特条约中丢失的土地全部拿了回来,恢复了沙俄帝国往日庞大的领土,从这一刻开始,约瑟夫不再只是弗拉基米尔精神的继承人,他的大国沙文主义还将其变成了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继承人。

毫无疑问的,他成了苏联的新沙皇,他将苏联推上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令其拥有了与美国平分世界的能力,但也使其走上了修正主义的歧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