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执行两个字落下,四条机械臂陡然一震,伴随着细微的电流声,原本造型怪异的粗短机械臂竟又再次展开,由三段式结构变成了五段式,看起来竟然和韩雪经常在工地上见到的混凝土泵车展开后的样子有些相似。

韩雪呆呆的看着两条相对较为粗壮的机械臂快速的将3D打印出来的零部件从箱子里挑出来放置在中心位置,随即王烁放在桌面上的一个小型装置被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还没等她眨眼,剩余两条较为纤细的修长机械臂已经装载好了相应的批头,顶着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细小螺丝快速的找到了位置。

角度极其刁钻。

韩雪这才发现,这两条不知道名字的纤细机械臂竟然能如此灵动,原本在她的认识中应该无法触及的地方在这两只机械臂手中竟然好似毫不费力。

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纤细的机械臂上是如何放下这么多矢量电机的?

这灵活的如同鞭子一样的玩意,真的是机械臂?

韩雪有些没想通,她总觉得似乎哪里不太对。

在韩雪有些懵逼的时候,机械臂的操作还在继续。

两只纤细的机械臂快速的上好了几个螺丝,随即灵活的回到备件区,重新装载新的螺丝和批头,而与此同时,另外两只机械臂已经取好了新的零部件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

整个过程说起来很慢,其实极为快速,仅仅只是眨眼的功夫,桌面上原本干巴巴的框架上面就装满了设备。

王烁一边扫视着屏幕上的进度示意图,一边满意点头。

这些装置都是他亲手设计,让零制作出来的用于义肢的零部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连接义肢各大部分,如肩膀、大臂、小臂、手腕处的关节,这些东西的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这只义肢的能力上限,所以王烁没有藏拙,拿出了压箱底的本事,制造出了大大小小近二十个球形磁动力关节。

每个关节都有至少三个自由度,如肩关节、腕关节等关键部分,王烁更是着重加强,在保证三个自由度的前提下提升了功率和材料强度,最大程度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三自由度的关节并不是王烁设计不出更高自由度的关节来,而是因为关节自由度越少,其稳定性和性能就越好,更高的自由度用在义肢上的效果反而会无法发挥,毕竟,你不能要求一个安装了义肢的残疾人去像使用机械臂一样使用机械义肢,更不能要求他的大脑向义肢下达反关节这种违背人类本能的命令。

利用球型磁动力关节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大大简化义肢的设计和制造难度,一些极其复杂的传动结构也统统都可以省去,就连线路连接王烁也做了一体化的设计,通过在框架上预留的触点直接将框架本身变成了信号以及能源传输路径。

简单,简约,高效,重要的是效果也不差,简直就是精致两个字的完美代名词,jz这个代号取得果然没啥问题。

不过,这个平台倒是还有改进得空间。

王烁瞅着四条机械臂得动作,默默思索。

其他方面倒是没什么,但是置物底座无法运动这就很难受,这导致了很多角度就连他设计的两条微型八轴,自由度高达九的伺服机械臂系统都无法触及,幸好,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他早早就设计了另外两条载重机械臂,同时配合下,倒是可以靠转换组装件本身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如果真的要制作完全版的自动加工、组装平台,他得重新设计一个至少三轴的置物底座,并设计一套可靠的连动系统才行。

想好升级的方向,王烁随即不再观察组装过程,他重新将目光投到旁边的屏幕上。

这一次,他点开了宋学芝提供的移动硬盘。

相比于义肢的硬件,义肢的软件才是他要着重主攻的重点方向。

脑机接口,你也可以给它换个其他名字,比如生电融枢系统,当然这么叫有点难以理解,那么你也可以给它加个中文全称——生物电信号与电子系统的深度融合枢纽,你还可以给它加上英文简称BCN——BioCyber Nexus。

你也可以叫它为脑皮层电子同步驱动系统,亦或者神经跨模态动态电子调制器。

但不论怎么叫,它都是一个脑机接口,最核心的部分就只有两个:第一是脑电波收集装置,第二是数据转换及输出装置。

而如何确保脑电波数据收集的精确度,如何去除脑电波信号的无用白噪音,提纯有用脑电信号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对于别人来讲,这个问题或许很难,终其一生都无法跨越,但对于王烁来讲,这仅仅只是一次醍醐灌顶的差距。

仅仅花费了简单的口鼻流血的“微小”代价,王烁就成功的获取到了最核心的装置设计相关路径,并以此为基础,花费了一些时间设计出了独属于王烁的脑电波收集装置——心械桥接器。

利用已经在磁能引擎中实验成功的超导磁电敏锐特性,王烁制造的这款装置灵敏度堪称这个世界之最,没有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