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们竟然叫做服装厂,制作服装时就是流水线作业。

工作效率肯定要比一个人完成一件衣服要高的多的多。

那一天产生的劳动价值也是成倍增长的。

确实,一个人一天只做三顶帽子的价值和流水线产生的价值没法比。

但这是对他们的工人而言的。

“这边角料已经积攒下来一些了吧?”李向南问道。

她这个有看过视频,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伴随相关的行业就会发展起来。

比如这些下脚料的回收。

但是现在这个行业恐怕还不行。而且这些下脚料的布片,在这个贫穷的时代应该还能产生一点价值的。

“是攒下来一些了!”不过齐副厂长所说的一些,是在他们自己看来的。那和大厂子剩下的边角料没法比。“但是这点边角料也没有人会回收。”

李向南懂了,一个是你的东西在人家眼里太少,一个是你私人企业,人家不屌你。

李向南:“咱们的工厂挂靠到哪个街道了?”

有胡聪和邓宏宇的关系,李向南有很多事情真没过问,她只知道一个大概。

“挂靠在东城区的街道管理委员会。”齐副厂长说道。

李向南才知道原来不是具体的小街道啊?

“咱们除了给工作名额还给人家什么了?”李向南问。

“还有厂房的租金。”不过说这话的时候齐副厂长都觉得有点理亏。

现在房子紧张,即使是地理位置偏一点,也是有人租的。

谁租房子不掏钱啊?

所以用人家房子掏租金的事,还是自己厂子占便宜。

“街道上老太太糊纸盒,一个月能挣多少钱?”李向南又问。

这问题都拐到哪里去了?齐副厂长不知道李厂长想知道什么,但是他老老实实的回答。他对糊纸盒的事还真知道。

“要是任务充足的话,一个月10多块钱吧!

但是糊纸盒的事,都是街道上十分困难的人家才能捞得到。

而且任务也不是很多。”

李向南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粥少僧多呗。

“咱们的工人做这样的帽子不划算,要是找街道上的老太太做呢!

当然了,严把质量关是第一条。

做出的帽子要好看,质量过关咱们才能回收。

就是手工定在一毛钱一顶帽子,你说有没有人做?

当然了,我这只是一个比喻。

价格要看情况而定。”

齐副厂长惊讶的微张着嘴。“对啊!

闲着的老太太一般都会针线活。

而且还都做的不错。

这些下脚料布头,除去掉手工费,不管做出来什么都差不多是纯利润!”

“他们来定工装的时候订帽子了没有?

第一批帽子可以便宜给他们。

价格便宜的东西他们没理由不要吧?”李向南现在还知道一点,这个时代便宜是王道。

齐副厂长有些犹豫,“东西便宜了当然好了!

可是人家是大厂子……”大厂子可能就是不差钱。

要说大厂子就不差钱,那可不一定。

有很多场次经营不善,管理不到位,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弊端。差不差钱的很难说。

不过……

“他们要是有犹豫,觉得这些帽子是拼接的,不想要的话。

你和他们说,咱们是照顾街道上的困难户,才让他们做这些手工的。

这东西本来也不挣什么钱。

工人阶级兄弟能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李向南指了指拼接的帽子。“算是互惠互利吧!”

李向南把第一批帽子的销路想的好好的。

“也对!

这批工装本来他们就是当送人情送给咱们的,咱们也便宜的送人情卖给他们一匹帽子。

还能发扬优良传统……

怎么想都比较恰当。

我下午就去街道上找那些老太太……”齐副厂长发现了新的思路,特别高兴。

“不,你不要去找那些老太太!

东城区下属那么多街道呢,你去找谁?

你去的话人员你要管理,质量你要管理。

而且那些老大妈们哪是那么好摆弄的?

我建议你直接去找东城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

为了表示对他们街道的感谢,咱们可以分一些手工活给他们街道的贫困户。

至于谁是贫困户,让他们自己去决定。

咱们只要拿到过关的成品,其他的全部交给街道委员会。

这是为了照顾他们,才把这工作给他们的。

质量过关就有下次合作的可能。如果想糊弄咱们,下次他们什么也别想了!

还有,每顶帽子咱们给他们街道上的手工费是固定的。

记住了,还有尺寸的问题。

至于他们下发下去每顶帽的手工费是多少,咱们不管。”李向南摆弄着手里的帽子。

“帽子的尺寸啊,质量要求啊,你要说的详细一些!”齐副厂长掏出了笔和本子,要打算把事情记下来。

齐副厂长:这些碎布头做帽子,纯粹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