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 第91章 王诜誓要倒章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从杨光华和王诜商定方案之后,杨光华就着手推进自己所负责的事情。摆在眼前的第一项任务,自然是先要争取徽宗的完全支持,并尽可能争取由徽宗主导。杨光华很清楚,没有皇上的支持和领导,要扳倒章惇是不可能的,甚至最终会以失败告终。而一旦失败,身败名裂就是必然结果。

通过跟徽宗相处的四个多月时间,杨光华发现了徽宗的一个突出特点:心软,耳根子也软。他担心,经过艰苦努力,把事情推到了理想状态,如果在最后关头,因为徽宗的这个性格弱点,把他们的计划打乱甚至推翻了,那可就覆水难收大祸临头了。因此杨光华就想着要强化徽宗对章惇的负面认识,尽管他明知道徽宗对章惇没有好感,甚至是恨;但他觉得,这种事宁可做得过一点,也不可因为做不足而坏大事,尤其是像徽宗这样的地位和他的性格,到了关键时候,最后关头,他的心只要一摇摆一软就可能会坏掉全局,因此这铺垫性的工作就不能不做,并且必须做好做结实。

那是他们要外出被章惇拦下的第二天上午,徽宗在垂拱殿听取了章惇等四个大臣的工作汇报之后,杨光华提示说,“皇上,您累了吧?可以起来走一走。坐的时间太长了,对腰椎不利,对身体也不好。”

徽宗就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然后就双手对搓着,在大殿里踱步。杨光华在他稍后一点跟着,问道:“皇上,刚才章惇又来给您点眼药,说什么韩忠彦如何如何,您觉得他说的那些事儿,会不会真有其事啊?”

徽宗摇摇头说:“怎么可能?韩忠彦是什么样的人,我还不清楚吗?虽然,当初是太后主张,选他来做吏部尚书,可是我对韩忠彦,从他父亲到他弟弟,都熟悉的很,我很清楚他的为人呀。再说他是吏部尚书,官员们找他,不管是来反映情况汇报工作,或者提什么要求,那不都是正常的吗?至于韩忠彦最初提的那个名单,是他们吏部集体会商的,何况最终名单是按照我的意见定的,韩忠彦他们内部所定的那个名单被推翻了一半以上。章惇什么意思啊?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他不就是想让韩忠彦尽早的离开吏部,再安排他手下的人,或者他心上的人吗?谁不知道吏部的重要性,管官的嘛。章惇这个人呀,你别看他说话很呛,像个武夫,可实际上他的心思缜密的很,鬼得很。他以为我年轻,没有从政经验;他就曾经公开说过,我做什么都行,唯独不能当皇上。哼,我就要做个像样的皇上,好样的皇上,做一个圣主明君,让他章惇看一看,我到底能不能当皇上”。

徽宗这番话,已经把他的心声道了出来。

杨光华就接着徽宗的话说:“昨天呢,王诜被章惇弄得很无奈,偷偷溜走了。昨天晚上,下班之后我在路上碰到了他,他跟我说,连向您告个别都没来得及,觉得特对不住您;并且他觉得自己五十多岁的人了,被章惇弄了那么一场,一点儿脸面都没有了,特别是在皇上面前,所以他只好悄悄的走了”。

徽宗停下脚步说:“王诜呀,在我心里,他永远都是那个纯而又纯的文人、画家、书法家,他虽然当官不怎么样,可是他搞文学,搞绘画书法,那绝对都是高手,你看我的字画,不都是跟他学的吗?所以呀,他永远都是我的老师,即便我是皇上,他也永远都是我的老师。我跟王诜的关系,章惇是清楚的。他如此对待我的老师,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先帝在的时候,就曾经当着先帝的面训斥过王诜。那种场面,那种情况,谁能受得了啊。所以呀,王诜对章惇有成见、有看法,甚至有恨意,都是在所难免的。我能理解,你也得理解”。

徽宗这番话,说得十分真诚,由此可以看出对王诜的一腔深情。杨光华心想:都说人情最薄属皇家,帝王之心最冷酷。可眼前的这位帝王,当年的南唐后主,这两个相隔百年的帝王,除却地位尊荣、气质形象、爱好特长相同,这心肠慈软、心地善良不也相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