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 第231章 借重官府备齐贡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知府道:“好啊,你们就不用去了,一起到你们局里去说吧。”

来到金明局接待厅,知府就说,“这不,刚刚接到皇上圣旨,要求我们配合支持你们,做好筹集运送皇上登基三周年庆典礼品的工作。本府就是专门来啊,跟你们两位总管商量商量,具体怎么落实,需要我们配合做哪些工作?你们有什么难处只管说, 本府一定全力配合。你们的事啊,也是我们的事嘛,都是为皇上为朝廷办事。”

童贯对知府的这番表态,感到非常满意,也非常高兴。三人经过一番商量,最后确定,由杭州府向各个县、乡镇,下发专门通知,并给每一个县和乡镇下达指标,要求捐献各种工艺品和珠宝首饰等。同时由杭州府为各县和乡镇,拨付一定的资金,平价从民间购买具有江南特色、价值高、档次高、品位高的工艺品,以及石雕,木雕、竹雕和石刻等。

知府这种态度和安排,为童贯和朱缅解了燃眉之急,也解决了棘手的问题。童贯和朱缅恨不得千恩万谢,连续作了好几个高揖。

接着,童贯和朱缅、朱冲三人,快马来到苏州府,朝廷钦差已经先于他们向知府宣读了圣旨。他们复制跟杭州知府的做法,确定了同样的方案。

第二天,杭州和苏州两府关于征调工艺品,向朝廷献礼的台旨,下发到了两州的各个县。

台旨不仅要求各级官府和官员、以及百姓,要积极向朝廷捐献各种工艺珍品珠宝等等,还要提供线索,并检举他人。对有而不捐者,或者阻碍影响者,要给予罚交粮捐和罚没的处罚。

台旨下发之后,不到十天时间,应奉局和金明局的大院里,专门用作码放工艺珍品、珠宝和各种珍贵器物的院子及仓库,就已经堆满了各种贡品。看着征调上来的这些国宝级的东西,朱缅和朱冲父子俩,被惊得目瞪口呆。而童贯则满脸的欣慰之色。

这里面有很多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稀世珍宝。单说工艺品,不论是金器、银器、铜器,还是玉器瓷器以及竹器和木器,还有丝绣纺织品等,有很多工艺十分精巧,简直就是巧夺天工。比仿说,有一个行春桥魏三郎的牡丹纹瑬金银盏,五代时期宣德五年的舍利铜塔,唐朝的一尊大金雕,还有五代的越窑青釉瓷杯托,用丝绣工艺秀制的九兰图,苏州的澄泥石刻千古风雅系列砚台,彩绘百蝶图、黑纸扇,桃花坞的木板年画、橄榄核雕十二美人等等。

朱缅父子搞了这么多年,有很多他们竟没有见过。这回他们是真的开了眼界。也真正明白了朝廷和官府的强大威力。

童贯决定,把这些东西一律分门别类,每一种都要捡出三份,一份用作皇上登基庆典礼品,一份儿用作给朝廷的年礼,还有一份呢,要单独给皇上、宰相、杨光华,还有杨震和梁师成。给皇上的,要最珍贵的,最高档次的,并且要跟上月自己给皇上送去的不能重样。其次呢,是宰相。杨光华、杨震和梁师成,一个级别,差不多档次就行。虽然杨光华在私信中没有提到需要什么东西,但既然有宰相的,就得有杨光华、杨震和梁师成的。童贯觉得杨光华在私信里只所以没提要什么,可能是年轻或者说不好意思;至于杨震嘛,童贯很清楚他跟皇上的个人感情;梁师成当然就不用说别的,是必须有的。当然,皇后和太子也是不能少的。至于档次,比皇上略低、比其他人都要高。

童贯他们正在商量的时候,信使送来一封朝廷的加急书信。童贯打开一看,原来是喜帖。上写:当今太尉高俅于腊月十七大婚,特此报喜。署名是高太尉婚庆总管杨震。但后面还有一张单独的便条,仅有简短的几句话:童总管,高太尉乃圣上至交,当今三大重臣之一。请望妥善安排局内事项,回京向太尉贺喜。署名梁师成。

童贯看罢,眼珠一转,对朱家父子说:“当朝太尉十七大婚,梁总管要我回去向太尉贺喜。但我想,太尉的事,毕竟不能高于皇上和朝廷的事。所以,朱总管你今天就出发,代表咱两局,去向太尉贺喜,若等礼品全齐了再走,就赶不上太尉大婚,今天就可以走。到了京城,见到太尉,把这里的情况给他说明一下,告诉他,我得押着庆典贺礼一起走,不能到场向他恭贺新婚大喜,送上薄礼,以表心意。正好,把礼品单独分出一份,作为贺礼,给太尉带上。”

朱缅提前出发后,童贯和朱冲,又带着专门人员把礼品仔细检查了一遍,调换补充了一些,这才分类装箱,全部做好标记。安排好了之后,在腊月二十六,取意“六顺”,装得满满荡荡的十辆大车,童贯亲自监押,由两局的镖师和苏杭两府的卫队押送,浩浩荡荡,向着东京城进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