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 第326章 皇上下诏扬道抑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贯穿整个宋代的宗教,无疑是道教。在徽宗朝之前,佛教一直跟道教并存,虽然达不到与道教平分天下的程度,但信众、影响都不小。

徽宗在做王爷的时候,也仅仅是受点影响。口头上说是信奉道教,并没有任何的实际行为,既不修道也不念经,更谈不上信道。可当了皇上,特别是王诜和郑国公主去世之后,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研究徽宗在宗教信仰上的变化,主要有两大原因。

首先说,他觉得自己这个皇帝,虽然很受民众的拥戴和尊崇敬仰,但是还不够。他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的信息来看,不论官吏还是民众,几乎全都信神。而神是道教的产物,修道就能够修仙成神。他作为皇上,若能通过修道成仙封神,必然会受到民众无限的尊崇和信奉,这当然有利于他对国家的掌控和对民众的统治。相比而言,佛教虽然也能教化民众,但却无法像道教一样,能够成仙封神。

再者说,徽宗觉得,修道达到高端的时候,不但能够成为方士术士,而且还能够演化出很多神奇莫测的本领,能带来极致的快乐。他跟刘混康学会了房中秘术,带来的无穷快乐就是明证。并且,在修道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奇奇怪怪,令人感到很是热闹很是刺激的场景和行为,这令他这个满身艺术细胞、善于想象神往的帝王来说,是特别对他的胃口、具有极大吸引力的。而这一点,佛教是没有的。特别是佛教那种提倡并鼓励做苦行僧的修行方式,是徽宗最不赞成也特别讨厌的。

基于这两点,特别是当上教主道君皇帝后,徽宗更加喜欢上道教,并且越来越迷恋,越来越钟情,越来越迷信于道教和修道以至修仙。

也正因此,徽宗朝扬道抑佛,道教拥有至高至上的地位,受到各种优越待遇,而佛教不但倍受冷落,甚至被严酷打压。

这种情况,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担忧。翰林大学士江上云为此上书,力陈宗教对教化官吏百姓、统一民众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朝廷统治的重要意义,强烈呼吁保护百姓信教自由、防止道佛两教厚薄不均。而当时持这种观点者并不在少数。

杨光华看过这封奏书后,深知其中观点与徽宗想法距离太大,徽宗肯定不会接受。徽宗由于忙于修道炼丹,还要常常参加林灵素的一些传道讲经活动,已经难得在垂拱殿露面。即便隔三差五来一次,要么心不在焉地浏览一下杨光华提报给他的重要奏章,要么就是心猿意马地跟杨光华聊一阵子,然后带着杨戬就又走。朝廷一应大事,全由杨光华和蔡京处理。但杨光华一直坚持重大事项,找机会向徽宗禀报,绝不能落下“遮蔽圣聪、擅权专断”的把柄。

这天下了早朝,徽宗回到垂拱殿刚坐下,杨光华就把几封特别重大事项的奏书呈放在了他眼前。其中,江上云的奏书在最上面。徽宗先呷了一口清茶,斜转身子,向窗外望了望,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杨光华说:“天清气朗,玉帝一定心情大好。不知今天谁能有幸受到玉帝接见?朕若能有这机会,那该多么荣耀多么自豪多么快活!”

这样的情形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徽宗经常念叨一些不着边际云山雾罩的话,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在说梦话或胡话。杨光华已经习惯了,从不接话,只是看着。徽宗畅想完了,这才拿过奏书看起来。不等看完,就唿地一下扔了出去,厉声吼道:“胡言乱语!老顽固!既然他不能跟朕走一条道,既然他看不惯朕的做法,那就免掉他,让他下去做知州吧。下去反思好了,朕饶他这一次;若不思悔改,就把他的职务全免了,让他到海南荒岛上去呈能吧!”

杨光华没想到,这封奏书会引起徽宗这么强烈的反应。为了替年近六旬的大学士求求情,也为了检验一下徽宗态度的坚定性,杨光华走到御案前,轻轻地对徽宗说:“皇上,江大学士也是朝中老臣了,思想守旧也是正常的,是不是给他一次机会,我去跟他谈谈,让他收回自己的成见?他若能收回,那就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不行。冥顽不化,不见棺材不掉泪。他已经在半道上堵住朕说过一次了,说什么不明白为何要这样做,又说什么这叫自毁长城。既然不明白,那就让他下去好好反省吧。要不是看在他给朕讲过课,朕就定他个毁谤圣上的罪,让他去大理寺呆着去。”徽宗态度坚决,语气严厉,不容分辩。

江上云被贬官外放,对扬道抑佛说三道四的声音越来越弱;相反,拥护支持的声音不仅成了主流,而且主导了朝野舆论。对此,杨光华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杨光华很清楚:信奉何种宗教,是民众信仰的重要抉择,对一种宗教的扬或抑,其实是能否保证民众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似徽宗这种极端化做法,必将对民众和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只要民众的宗教信仰被摧垮,思想必乱。人的思想才是社会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试想,若根被动摇甚至被拔起,社会将会怎么样?可想而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