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毛熊开局拿下政变,拯救贝利亚 > 第156章 苏共纪委的成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斯洛夫穿着一身整齐的制服,坐在苏联政府为他提供的专车里。

苏斯洛夫自1953年那场政变之后,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在克林姆林宫的政治圈子内了。

虽然他没有被贝利亚为首的克格勃派清洗,但也被剥夺了苏共党内的所有职务,包括他中央委员以及苏联政府宣传鼓动部部长等一系列的职务。

他也知道自己虽然并未参与进玉米小夫、朱可夫等人发起的政变,可他也是属于知情不报。

毕竟玉米小夫发动针对贝利亚的政变前,玉米小夫可是亲自与他会面,谈论到大家都不希望有贝利亚接斯大林同志留下的位置时,并隐晦的向他提起近日会对贝利亚采取行动,需要他在苏共会议上反对贝利亚。

后来玉米小夫果然联络了很多将军参与了针对贝利亚的政变,在苏共召开的会议上他也和众人一样,“被迫”举手支持玉米小夫撤销贝利亚所有的职务并就地处决的决定。

谁知道在事情的最后关头,竟然被贝利亚那个扮猪吃虎的儿子给挫败了。

自政变被挫败之后,贝利亚虽然听从了瓦西里的建议,并没有在苏共政治局内大肆清洗反对他的人。

可在会议上举手反对他的政治局委员,也多数被暂时停职在家并被要求写检查递交到苏共中央,等待苏共中央进一步的处理。

这也是算是一种宽恕了,贝利亚掌控下的苏共中央要是觉得你还可以“挽救”,自然会在你的检查上签字,并给你恢复原来的职位或者安排新的职位。

如果贝利亚同志觉得你的检查写的不够深刻,那么你就没有被“挽救”的可能。

说明你对苏共中央还是不老实,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就老老实实的待在家继续写你的检查吧,或许有一天贝利亚同志会想起你这个人,当然也有可能永远也不会想起你。

权利的斗争往往是很残酷的,苏斯洛夫为人处世方面很像贝利亚。

他也是靠执行斯大林同志的“清洗”政策,得到斯大林同志的赏识一步步走进苏共中央的。

要说起苏斯洛夫一步步走进苏共中央并获的斯大林同志的赏识,就不得不说一下苏斯洛夫在莫斯科红色教授学员时认识了,对他人生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麦赫利斯。

麦赫利斯是斯大林的私人秘书,深得斯大林信任,斯大林甚至让他担任《真理报》主编。

苏斯洛夫曾多次向《真理报》投稿。他在文章里经常引经据典,特别是列宁和斯大林语录,他几乎倒背如流,运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这在当时是并不多见的,因此麦赫利斯很欣赏苏斯洛夫,不但大量采用他的文章,还向斯大林推荐了苏斯洛夫。

?1931年,苏斯洛夫从红色教授学院毕业后,没有继续留在学校教书,而是被调到了中央监委机关和工农检察院工作。

不过,苏斯洛夫真正引起斯大林重视,还是在“大清洗”时期。

当时,苏斯洛作为监委委员,被派到契尔尼戈夫指导“清洗”工作。由于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不久后又被派往罗斯托夫州担任部长职务,继续负责“清洗”工作。

他工作期间,几乎整个州的领导都遭到了清算和镇压,而他也因此获得高层赞赏,不久后就被任命为该州第二书记,并被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那时的苏斯洛夫,同时拥有两张面孔。对待领导时,他笑脸相迎,高唱赞歌。

对待下级,他却冷酷无情,残酷打压。在“大清洗”运动中,很多地方干部被他判为“人民公敌”“党内的破坏者”等,遭到解职流放。

这样的做法,使得苏斯洛夫获得斯大林重视,在仕途上步步高升。1946年,斯大林把苏斯洛夫调到中央,担任宣传鼓动部部长。次年,斯大林又提拔他为党中央书记。

在那一时期,苏斯洛夫成为斯大林讲话起草班子的成员。他在兼任《真理报》主编时,不遗余力鼓吹斯大林的丰功伟绩,把个人崇拜的风气推向高潮。正因如此,苏斯洛夫得到斯大林的极大信任。1952年,在斯大林的提名下,苏斯洛夫成为苏共党中央主席团委员。

对一个热衷于权利的人,让苏斯洛夫远离苏共中央政治核心圈子,那简直是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在被勒令在家反省的这段时间里,他没有放弃重回苏共中央政权的想法,他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向贝利亚掌控的苏共中央书记处递交18次的深刻反省“检查书”。

可是苏共中央对他递交的“检查书”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这让苏斯洛夫渐渐的陷入了绝望。

他今年才52岁啊,正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如果从此就让他整天闷在家里无事可做,那未免对自己太残忍了。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去学校任教,但看着自己住处克格勃的工作人员,他知道恐怕这一个奢望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