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一代大医在民间 > 第207章 县中医院的讲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忱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生活就很规律了。

没了卫生院的病人,宋薇薇和孙敬勤也不用去卫生院了。

王忱每天诊病,晚上授课,有时候老太太想起来了。

也会让王忱到下面坐着,她讲一节。

医馆众人的水平在大量病人的催化下,有了长足的进步。

最明显的肯定是实习生们。

从最开始来时,看见病人就两眼一抹黑的情况。

到现在,有王忱或者老太太在一旁作为底气时。

也能看一些常见病了,因为不怕会误诊。

所以胆子也大,受王忱和老太太的影响开药也大胆起来。

在感受到经方快速治愈病人的成就感后,一个个更是兴奋的不得了。

相较实习生,林帆他们现在已经值得信任了。

虽然在老太太眼里,几人还差的很远。

但毕竟他们学习经方的时间也不过一年多。

能做到治某一类病症就不错了。

就像林帆,现在就擅长治肾病,肾脏的诸多病症他都会治。

而两位师侄,毕竟跟了关展五年,比林帆、彭洁还要强些。

汪榆估计死磕脑瘤去了,其他方向的病症复杂了,他就拿不准。

但脑瘤这个方向,那是手拿把掐。

所以王忱现在坐诊也是每天什么病症都看,不再固定只看疑难杂症。

医馆的名气也在各种加持下,逐步的在扩大。

甚至带动了周边县市的中医潮,老百姓对于生病了。

去看看中医的占比,比之前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周边的中医师处境看似都变好了一些。

而有些真正想治病的医生,甚至在自己看不了时,还会推荐病人到医馆来。

县中医院,这不就下来人,请王忱上去指导讲课。

不过王忱的身份也当的起他们来请。

因为有老太太在医馆,王忱现在走起来,倒是很轻松,不用再担心医馆出事。

这天王忱就应了县中医院的邀请,前去指导。

当王忱到县中医院的时候,院长院领导都亲自出来迎接。

“哎呀,王理事,辛苦,辛苦,感谢你能来县中医院指导我们的工作。”

县中医院的院长董文化,一见到王忱就伸出双手同时说道。

王忱没来的急拱手,就被董院长给握住了:

“董院长客气了,我可不是来指导工作的,只是作为一个中医师,来县中医院交流学习的。”

随后王忱不动声色的把手抽了回来,而后对后面的人群微笑着拱手。

众人见王忱如此客气,很多被迫出来迎接的老大夫,心里舒服了不少。

纷纷对王忱回应。

“董院长,咱们就不在这里客套了吧?直接进入正题如何?”王忱见打完招呼,便对董院长说道。

“好,王理事这边请,报告厅已经准备好了。”

进入报告厅,王忱便看见主席台上还挂着欢迎自己的横幅,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因为在这里讲课和在学校不一样,所以王忱讲的也不一样。

其实不少人对王忱讲的东西,都持怀疑态度。

因为王忱讲的都是六经辩证,经方。

他们其实不怎么用,加之他们基本都是学院派,本来就没有系统的学过伤寒。

所以很多人在试过经方之后发现没有效果,就断定。

伤寒经方估计年代久远,已经治不了病了。

只是王忱现在是院领导请来的,大家也都不敢说什么。

至于王忱在小镇神医的名号,他们没有怀疑,毕竟是省里背过书的。

只是他们觉得王忱,对中医了解很深,药性配伍都极度有天赋才做到的。

至于经方,听听就得了。

不过还是有些年轻医生,在医院待的时间还不长。

加上对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在听了王忱的讲课后,都想着试试。

特别是王忱举例的病症和处方。

时间来到下午,中午在院方的安排下,王忱吃过午饭,便休息了一会儿。

等到医院上班的时候,董院长亲自来请王忱去坐诊。

这个倒是之前商量过的,算是专家来后的一种惯例。

正好王忱也可以把上午讲的,实际操作给中医院的大夫看。

院方没给王忱准备多少号,只有二十个。

等王忱进到诊室时,里面已经有不少大夫在里面等着了,大多是年轻医生。

等王忱开始看诊才发现,就二十个号,院方还是选过的。

因为王忱发现看的都是些常见病,感冒呀,难一点的也不过是常年便秘这一类。

不过也好,自己在这里也待不了多久,这种能直接一个方子看好的,也少了复诊的麻烦。

另外这也能让医院的大夫学到些东西。而且简单实用。

他们看的最多的,也就是王忱看的这些。

每个病症王忱都仔细的和身后的大夫详细的讲解,怎么辨证的,开这个方是为什么。

因为讲的仔细,所以听的也算是认真,感觉倒也和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