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人大声应:“唯!”
当天,楼令谒见晋君寿曼,随后又分别见了那些卿大夫进行请辞。
话说,楼令要去哪?
一场战争,排除掉规模太小的因素,它不可能只在一个地方交战。
这一次,两个阵营的参战部队,合起来超过三十万。
那可是三十万的参战部队,别说还有其余非直接参战的随行人员,光是扎营的占地范围,知道会有多广吗?
拿晋军当例子,一个军团各自有属于他们的一片营区,三个军团光驻营就分布了十五里以上的跨度。
晋国阵营这边还有那么多盟友,兵力少的诸侯依附在晋军边上扎营,自认为兵力足够的诸侯则是自己选了一片地方驻营。
那么一搞,以晋国为首的联军,他们最东边的营寨距离最西边的营寨超过三十里。
这样的分布一点毛病都没有,以军事角度来认知,其实就是一种战场纵深。
所以了,很多演绎作品里面一次夜袭,派出几百人就能够将数万敌军彻底击垮,压根就是在闹着玩嘛!
那种闹着玩,包括几百人不可能悄声无息去到敌军主将的中军位置,也就不存在玩什么夜间偷袭之下的斩首战术。
不信的话去查军事历史,冷兵器时代从未有过军队将领在自己军帐被斩首的例子;一次夜袭击垮敌军的例子同样不存在,顶多就是逼迫敌军放弃某一部分营区,双方在某个营盘打起了消耗战。
三天后,楼令带着自家和列国的部队拔营离开。
也是在当天,晋君寿曼带着众诸侯与秦君盘前往会盟台见面。
因为是摆明立场的关系,史官进行记载的时候,使用的不会是“会盟”这样的词汇,记录史书的是“会猎”这样的字眼。
那些诸侯参加完见面会,有的诸侯将留下来与晋君寿曼同处,个别诸侯则是会回到自家的军队。
“我还没有谒见曹君庐。”楼令很忙是一个原因,再来就是曹君庐更忙。
楼令率领军队要抵达的位置是北部,恰好就卡在了白翟势力范围与预设交战场地的中间。
因此,楼令不止有指挥作战的责任,还有防止白翟人在战败后逃回势力范围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