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事实就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立场,脑子坏了才会刻意去破坏既有的规则,相反他们应该来守卫对自己有利的规则才对。
晋君寿曼亲自来到城墙上。
跟随一块过来的诸侯不少,列国则是都派来自己的代表。
“是秦人放的火吧?”晋君寿曼进行了定义。
栾书没有亲自回答,喊来几个从城内逃出来的公族封君。
这些公族封君一个一个讲,情况很快就被讲清楚了。
“看吧,就是秦人自己放的火。”晋君寿曼对随行诸侯说道。
曹君庐说道:“秦君有家不能回,总不能让他在回来之后看到一片白地。”
如果历史没有被改变,曹君庐已经死在“麻遂之战”中了。
这一次的“麻遂之战”同样打得很惨烈,只是由于楼令带着列国之军开辟新战场的关系,晋国君臣没有让曹君庐亲自率部冲锋,自然也就没有发生曹君庐被流矢射死的事件了。
换作是其余的国君,哪怕心里恨得要死,嘴巴上还是会遵从礼节。
晋君寿曼却是说道:“秦人自己放的火,秦君没地方住,怪谁啊?”
曹君庐很认真地说道:“秦人可以放火,我们可以救火。”
齐君环、鲁君黑肱、郑君睔等人纷纷加入劝说。
“我们已经将部队撤出来,看见秦人在救火了吗?”晋君寿曼指向了城内,愤怒地说道:“秦人不止辜负了我们的好意,没有去展开救火,相反他们正在追杀我们撤离中的将士!”
晋君寿曼看着真的很生气,大大呼吸一口,说道:“说秦人是禽兽的是你们,要当好人的也是你们。你们让寡人很为难啊!”
谁看不出晋君寿曼很生气?他也有生气的理由。
之前,涌进城内的部队大多数来自公族,跑进去了一万三五千人,安然撤到城外的不足九千。
虽然说还有部队在陆陆续续撤出城外,但是后续撤出的人讲得很清楚,秦人根本不想放他们走,铆足了劲就是要玉石俱焚。
从所见与听闻,晋君寿曼其实是有些怕了秦人,有多么害怕就更加想要让秦人去死。
用晋君寿曼的理解,双方本就是敌人,有列国君臣在可以稍微讲一些道理,要是秦人不想好好过,则是晋人没有必要再做什么退让。
因为晋君寿曼态度足够强硬的关系,众诸侯有点不敢再劝了。
栾书站出来缓和关系,再实际指向正在发生追逐战的地方。
话题又给变了,变成众人在讨伐秦人的不知好歹。
世间有一个真理,只要是自带立场的话,由于本身就带着态度,完全不会存在所谓的公正。
站在秦人那边,他们认为自己在经受侵略,一切反抗的行为都属于正义。
晋人这一边,他们只知道秦国非但给晋国的霸业捣乱,乃至于好几次不宣而战,进入领地进行无差别的杀戮,使用什么手段来报复秦人都属于合理。
那么,晋国与秦国爆发战争之后,双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正义,外人怎么去分辨对或错呢?
面对那种情况,其实只能比较谁的拳头比较硬了。
“火越来越大了啊!”郤至完全是带着看热闹的心态。
楼令满脸严肃地说道:“还有将近三四千未能撤出来。”
旁边的栾书听到,插话说道:“形势太乱,只能靠他们自己。”
城内到处都在燃烧的火场,烟雾被风吹得到处弥漫。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有理智的指挥官都不会继续投入部队,怕的就是再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搬来战鼓,给敲起来啊。”郤至说道。
诸夏文明确实是以鼓为号居多,一些特别的场合才会使用其它战争乐器。
晋国和秦国都是主要用战鼓来发号施令,一样都是战鼓的情况下,工艺方面的区别,导致两国的战鼓敲起来会让声音出现略微的差别。
城内弥漫烟雾的地方太多,哪怕不是身处烟雾之中,视线遭到遮蔽之下,真的很难去识别方向。
里面应该还有两三千晋人,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撤到城外,等待弥漫烟雾的区域足够大之后,想撤出变得不容易,别说到处都有秦人了。
“好办法。”栾书立刻吩咐人去搬来自家的战鼓。
一直在观察火势的楼令皱起了眉头。
按照这么烧下去,其余的区域不好说,城南和城北怕是要陷入一片火海。
别忘记一点,不止被火烧会死人,火灾中殉难的人其实绝大部分是死于吸入太多的烟雾!
“你在想什么?”郤至看到楼令脸色那么严肃,随口问了一句。
楼令转头看向郤至,说道:“尽管之前就跟秦人不死不休,他们日后绝对要更加恨死我们了。”
倒不是楼令怕被秦人恨。
经过这一战,秦国至少要失去二十万以上的人口,等于全国人口锐减四分之一。
那可是四分之一的人口,其中的多数还是青壮与适合生育的女性,不休养生息个三五十年绝对缓不气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