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林父的一句话,直接将众人给干沉默了。
以理解而论,一个人连自己父亲死了都不感到悲伤,怎么还能够奢望他对其他人好呢?
卫衎千不该万不该就是连装都不装,乃至于在停放父亲梓宫的场合表现出对即将继位感到雀跃的一面。
如果是普通家庭的子女那样,顶多就是别人认为白养了。
可是,卫衎是卫国的储君,表现出那般冷血的一面,试问其他人该怎么想呢?
“先君夫人很忧虑自己的养老问题。”宁殖根本没有掩饰自己是卫国夫人的人的事实。
卫国不是一个王国,自然也就没有王后,作为国君的丈夫薨逝,妻子不叫太后,称为先君夫人。
宁殖满脸阴沉地说道:“如果闹到先君夫人要回去齐国养老,我们这就被天下人所耻笑了。”
国与国的联姻是一种正常现象。
现如今,绝大多数诸侯国都是姬姓,列国储君能够挑选的妻子人选并不多。
有一个叫“秦晋之好”的成语,阐述的事实就是晋国与秦国经常性展开联姻,只是不妨碍两国成为死敌。
到后面,秦国与楚国互相有竞争,一样没少婚嫁往来,闹得秦国庙堂好几次被楚系所控制。
当前的列国宗室比较有节操,身为女子也明白既然嫁过去应该以夫家为重。
讲事实,女子出嫁是生活在夫家,夫家所有的一切也将由自己生出来的孩子继承。有能力帮一帮娘家没有什么,破了夫家去肥了娘家,脑子有多大的坑才这样害丈夫与子嗣啊?
“诸位。”孙林父已经确认一点,一个新的势力集团成型,并且是以自己为领头羊。他站起身来,说道:“以后就拜托诸位了!”,说着环顾行礼。
本来坐着的众人站起身来,一个个要么满脸严肃,不然就是一脸慎重,一起朝孙林父回礼。
之后的环节就是吃,碍于国丧好些食物不能端上来,基本是以素菜为主。
虽然说贵族也不是顿顿吃肉,禁了荤食却是一点荤腥都占不到,导致只吃谷物变得食量大增。
因为是特殊时期的关系,宴会也不能进行得太久,临近傍晚时分就散了。
回到家的众人,有资格去守灵会洗浴一番,换上了素色的衣服,再披麻戴孝齐备,前往宫城给卫先君臧守灵。
卫国已经朝列国派出使者,通知卫先君臧薨逝的消息。
得到消息的列国,他们自然会商量由谁前往卫国吊唁。
那么,晋国已经有郤至、楼令和魏颗在“濮阳”城内,卫国需要再派人去“新田”会知卫先君臧薨逝的消息吗?答案是需要。
原因是郤至等人过来前,卫先君臧还活着,等于郤至等人并非是带着吊唁的任务而来。
一码子事各归一码的前提下,礼节方面可不能出错,对吧?
孙林父洗漱之后并未披麻戴孝,轻装又隐秘地前往孔烝鉏的家宅。
这一次拜访,孙林父自然不是为了孔烝鉏这个人。
事实上,孔烝鉏并不在家,他人在宫城内给卫先君臧守灵。
“拜见晋新卿,参见中军尉,见过颗大夫。”孙林父肯定能够见到想见的人,礼仪方面也进行了很明显的区别待遇。
晋国的新军佐可以让孙林父用“拜见”这个词,中军尉自然用“参见”的说法,轮到不是位高权重的魏颗就用“见过”了。
那并不是看菜下碟,正常的礼仪规范而已。
郤至很直接地问道:“能够操控他们吗?”,所谓的“他们”所指就是那些参加宴会的卫国公族封君和贵族大夫。
“他们并不会对我言听计从。”孙林父不敢夸大其词,顿了顿又继续往下说道:“在约束卫衎上面,我们有共同的诉求。”
约束储君很正常。
约束一国之君也并非属于不正常的范围。
卫国又不是楚国、吴国或越国,他们与许许多多诸侯国一样,玩得是一国之君与众封君(贵族)一同治理国家。
那种现状之下,没有人会任由一国之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相互之间存在互相制约。
明智一点的一国之君,他们干脆就会与特权阶层约法,曾经的周武王以及周公旦就不止一次那么干过,多少落得一个众志成城的局面,国家也被治理得蒸蒸日上。
“约束吗?是啊,约束!”郤至想到了晋君寿曼。
现阶段的晋国,何尝不是卿大夫联合起来在约束晋君寿曼,奈何中军将的私心太重,导致对晋君寿曼的约束并不见效果。
晋国又因为中军将栾书的私心,应该团结起来制约一国之君的卿大夫,他们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郤至说道:“我们帮了你很大的忙,对吧?”
孙林父整个人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表情完全绷不住,用一种羞耻的神态问道:“不知道三位想要什么?”
着实是郤至说得太直接,有点把孙林父整懵了。
他们什么身份?谈及利益的时候,不应该更委婉一些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