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锜冷笑说道:“既然中军佐那么说,是不是代表范氏会将吃下去的好处吐出来?”
这一刻,栾书在心里狂吼:“怼得漂亮!”
真的就只有郤锜会不顾及他人脸皮,话语如剑那般刺人。
如果说栾书狂喜,郤犨就直接一脸死了爹娘的表情了。
“怎么劝,都劝不好啊!”郤犨心里哀叹。
近年来晋国的几次动荡下来,范氏在追逐利益上面可没有落于人后。
因为郤锜说得太直接,搞得士燮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已经吃下去,没有家族会吐出来。
哪怕士燮个人愿意,他也无法让范氏的集体意志屈服。
所以,士燮神色难看外加心里惭愧,低着头不敢以面目示人了。
看了全程的楼令却是只觉得荒谬。
现在再来讨论要不要与楚军交战,是不是显得太晚了?
倒不是说十五万晋军已经南下的事情。
在不久前,楚国使者过来,通报楚君审会北上的消息。
好嘛!
楚国的一国之君要亲自北上迎战南下的晋军,结果晋军得知消息退兵,天下人会怎么来看待这一件事情呢?
且不论天下人会怎么看待晋国,晋人从此之后就该觉得矮了楚人一头。
心气一旦被打散,想要再重新振作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再者说了,无论心里再怎么没底,起码当前的晋国君臣,他们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在位期间,出现晋军不战而逃的事情!
楼令也知道士燮的担忧,乃至于赞同士燮在“外无强虏,内无悍臣,国恒亡”的观念,
问题是什么?士燮抓得时机实在太烂了!
这一点好像也怪不到士燮?只能说当前并没有所谓的“政治家”,更不存在“战略眼光”这个词,能够走一步看一步都算是强人,走一步看三步压根就是妖孽。
那是体现在发展家族与统领国家上面,并不单独指那一项。
因此,楼令从一开始就规划好楼氏的发展道路,哪怕仅仅是规划了十年,讲事实就是过于划时代。
也正是因为楼令的超前,才有了楼氏现如今的规模。不然可以翻一番历史,真的找不到一个几乎从零开始的家族,能够在短短十多年之内发展到那样。
当然了,那是赵武还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他只花了不到五年就恢复赵氏覆灭之前的规模,二十年不到让赵氏成为晋国内部最强大的家族。
只是,赵氏覆灭又再次振兴,讲事实就是得了先辈的遗泽,包括赵武能够担任卿位。
楼令没有遗泽可以继承,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努力打拼。
现在的士燮大概只是有初步的思考?让他将想法阐述出来,大概率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清楚。
这一次的会议没有结论。
其实,没有结论就是有了结果。
南下的晋军绝不可能就此撤兵,无论心里有没有底,总之就是要跟楚军打。
只不过,由于心里太过没底的关系,栾书不敢下令继续南下立刻与楚军交战。
恰好宋军被郑军击败的消息传来,栾书下令大军转道前往,他们要前往宋国境内。
大军走到一半,华元亲自带着郑军从宋国势力范围撤离的消息过来。
“郑军直接前往陈国了。”华元当着晋国众人讲出这个消息。
在此时,晋军已经抵达郑国与宋国的边境处。
栾书表示知道,问:“诸侯可都率军抵达宋国?”
华元露出错愕的表情。
这种事情,不该是晋国直接与诸侯联系,轮得到宋国来管吗?
栾书解释道:“北边连续下了十多天的雨,我们这边的人与各方诸侯失去联系了。”
之前,离晋军最近的会盟诸侯是在曹国,互相之间十天左右能够通讯一次。
随着栾书率军一直南下,联系的间隔一再增加,到现如今完全断了联系。
“雨下得很大吗?”华元知道当前季节有些局部确实会连降大雨,没想到大到会让晋国与诸侯失去联系。
栾书不是没有想过,到底是不是诸侯故意躲起来不联系。
要知道楚国一再增兵,屯驻在陈国势力范围的楚军早就已经突破二十万这个数量。
诸侯肯定也在关注楚国的动向,他们获知楚军在陈国集结的兵力超过二十万,怎么可能会不心生退缩之意呢?
大实话就是,晋国这边打探到楚军超过二十万,不是明白撤军将导致出现什么格局,他们也想退缩了。
现在的晋国高层,他们完全就是知道撤军将带来何等严重的后果,乃至于比战败的结果更差,一个个才咬牙硬撑着。
“诸侯……不能来吗?”华元当然也知道楚军的数量。
宋国君臣比任何一方都害怕晋军会龟缩,才有了华元亲自过来的这一举动。
华元那么问,其实就是在试探晋国高层会不会退缩。
如果晋国撤军,固然晋国会出现一系列恶劣的后续结果,马上会遭殃的却一定是宋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