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元讲话的时候,郤至与楼令进行私下交流,讲事实就是多少有些不礼貌。
谁让郤至和楼令是晋国的卿大夫,他们又率军前来支援宋国,不但华元不会发作,其余宋人有看法也会闭嘴。
郤至察觉到气氛不对,环视一众宋人,说道:“这一次,我们会配合宋国。”
这样一来,刚才郤至和楼令低声私下交流,算是能够解释得过去,不算是在蔑视宋国。
华元马上恭敬地说道:“多谢伯国二卿。”
当前的宋国一点都不想与楚国爆发大战,特别是让本国势力范围作为晋军与楚军的战场。
看看郑国,晋军与楚国一再在郑国势力范围内爆发大战,哪怕晋军或楚军不针对普通郑人,亦是不会破坏郑国的生产设施,仅仅郑国每一次需要出兵站在晋国或楚国那一边,消耗的资源一点不见少。
宋国可不想学郑国来回投降。
郑国每一次投降,又是一笔支出。
宋国这边的晋军高层与宋军高层取得了共识,很快“商丘”那边会给子革抛媚眼,看就看子革怎么进行选择了。
今年,楚国入侵宋国是出于找补的需要,救援郑国则是出自政治考量。
楚国不止派兵入侵宋国以及支援郑国,他们实际上还在南方用兵。
北上出现损失,从南方进行回血,这是楚国一贯的国策。
在楚国的国策之下,南方的杨越一直挺倒霉,一点一滴被楚国所蚕食,逼得杨越不断往南扩张。
很搞笑的事情是,楚国北损南补,杨越也玩北损南补,弄得更南方的阳禺很难受。
晋宋联军在距离“商丘”三十里之北的逢泽水域附近驻营,没有再继续向东进军的迹象。
七天之后,收拢了部队的子革,他带着楚军撤向陈国地界。
在“商丘”统兵的宋国左师鱼石象征性地率军追了一追,追出不到五里就重新返回“商丘”了。
得知子革率军撤退的晋宋联军这一边,华元很干脆地举行盛大宴席,没日没夜邀请联军高层赴宴,一点追击子革所部的意思都没有。
“宋国是不是有点靠不住了?”
“该怎么说呢?宋国虽然愿意与我们交好,他们却是不愿意充当桥头堡。”
“今年巫臣会返回,看来是在吴国取得了成绩。”
“他努力了七八年,该有一些成绩了。”
“还不是我们在‘赭丘之战’获得大胜的关系。”
“这个不奇怪。”
郤至与楼令刚刚从宴会现场离开,喝了个微醺的状态,聚在一块进行闲聊。
因为身份足够高,所在家族的实力不弱,两个人即便是进行闲聊,说不定会牵动区域形势。
“我发现一个问题。”郤至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一脸惊奇地说道:“上军将很擅长进行长远布局啊?”
那个说法是建立在智罃先提出扶持吴国,后来又拿出疲楚之策。
楼令实话实说,道:“确实是。”
认真论起来,智罃确实是一名目光长远的政治家。
因为智罃力主扶持吴国,使得吴国成为楚国甩不开的麻烦,每每楚国出兵与晋国交战,一定需要在吴国边境上陈兵,搞得楚国与晋国的争霸无法竭尽全力。
到后面,晋国扶持起来的吴国一度攻破楚国的都城,那一段时间楚国一度亡国,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复国。
至于疲楚之策?智罃提出这一项国策,一共消耗了将近四十年,拢共历经中行偃、韩厥、智罃、士匄、赵武、韩起这六位中军将,最终让楚国放弃争霸。
在晋国执行疲楚之策的期间,晋国可以拿出更多的力量镇压中原列国和殴打秦国,奠定了晋国在韩起执政期间以及之后的霸权不可动摇。
当然,凡事有好有坏,确认霸权的晋国四十年没有对外大举征战,闹到最后吴国挑战晋国的霸权地位,弄得赵鞅需要用虚张声势的方法去应对吴国。
“以前是我地位和实力不够,无法在国策上进行什么建言。现在看起来,还真找不到比大舅哥更好的建议?”楼令想了一圈,得出这样的结论。
相当要命的事情是,晋国当前的中军将郤锜不采纳智罃的意见,不知道历史进程会变得怎么样。
他们这边在摸鱼,郑国战场那边已经在爆发激战。
郑国先投降晋国。
子重率楚军抵达,郑国又投降了楚国。
相对于愿意给郑国留有体面的晋国,楚国对郑国可是一点都不客气。
率军抵达的子重,他在接受郑国的投降之后,顺势让楚军进入“新郑”城内,第一时间抢夺了城防控制权。
一瞬间懵逼的郑国君臣找子重进行交涉,结果却是接到子重的命令,要求城内的郑军出城与晋军交战。
郑国君臣迫不得已之下,只好听从子重的命令了。
这就是没有国家信誉带来的结果,哪怕是子重那般对待郑国,任是郑国君臣有诸多委屈也无处说理,第三方更是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同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