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本的“鄢陵之战”结果已经显现出来,远比原历史版本打得更加惨烈,从结果来看晋国是损失不小,楚国却是损失更大。
这么说吧?仅是算战斗力的话,晋国可能折损了全国的一成左右,楚国一下子折损了全国战力的至少四成。
要是算上损失的物资,楚国还要因为战败而进行赔偿,他们起码五年之内别想有什么大动作。
那可是五年的时间!
知道大争之世的五年时间,能够做多少事情吗?
那还只是损失的硬实力,由于楚国不止战败且主动求和认输,起到的影响远比输了一场战役更大。
与此同时,晋国到底多傻才不懂得抓住这个机会,趁楚国虚弱一再给予打击,非要给楚国喘息的时间。
“没有什么疲楚之策了!”郤锜直勾勾盯着智罃看,继续往下说道:“明年一口气都不让楚国喘息,继续南下逼迫楚国再次进行大战!”
智罃被看得浑身上下的哪哪哪都感到难受,只能陪笑说道:“这一次取得这样的大胜,自然是要乘胜追击。”
郤锜问道:“去年我们打了一场假的胜利?”
就是啊,他们打赢了“赭丘之战”,怎么还闹出要搞疲楚之策呢?
智罃不得不说道:“这个……,不是内部动荡,为了稳妥起见……”
那么说没有错。
一个国家要是刚刚历经内乱,不该要整顿内部,或是内部产生新的信任感吗?
在那种状态之下,对外不发动大战,起码能够给人更大的安全感。
不是谁都像郤锜这般,敢无视内部的不稳,甚至都敢强硬逼迫其余家族。
至于楼令力主大军南下?他是觉得要么干脆不出兵,出兵则是一定不能让某个家族在国内留下太多兵力。
真要是某些家族大半兵力在外,有的家族却是一兵一卒都没有出动,本来不会出乱子都要搞出乱子来了。
不可能只有楼令是那种想法,其余的一家之主肯定也意识到,他们才会最终妥协。
“幸亏下军佐力主南下,又是下军佐提议切断楚军后路,下军将够气魄执行,我们才获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郤锜举起酒觞,提议道:“敬下军一觞!”
郤锜这是开窍了,懂得离间以及加大智罃和楼令的疏离与矛盾吗?
看情况,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真就是郤锜给下军的军将与军佐表功。
楼令站起来,举着酒觞,说道:“敬浴血奋战的全体将士!”
郤至吼道:“饮胜!”
“那就通告全军,我们敬他们的奋战与拼搏!”郤锜又一次开窍了?
晋国与楚国虽然签下了和约,战事却不算真正结束。
在这种状态下,晋军仍旧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将“鄢陵”附近的楚军围困的围困,堵住的也还是堵住。
因为都有任务的关系,晋军并没有展开大肆的庆祝。
禁酒那当然没有禁酒,该喝多少却是人人心里有数。
要说有什么区别?众人得知和约已经签订,愿意拿出储备的粮食,吃得更好,吃得更饱。
这一场战役要论功劳的话,肯定是郤锜的功劳最大。
说白了就是,没有郤锜的强硬,晋国哪里会出动三个军团南下,再来他作为南征全军的主将,理所当然要拿头功。
次级功劳会落到郤至的头上。没有其它理由,简单就因为下军的主将是郤至。
无论哪个朝代,或者干脆不再是王朝,功劳都是那么论的,没有什么公平或不公平的说法。
虽然功劳是那么来排,但是真正做出贡献的楼令,不等于就是被抹去功劳。他会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并且增加公信力,轮到成为一军主将,效果会显现出来。其余时代,情况也是这样的。
所以,不是某人某一次立下大功,一下子就一跃成为头部。真是这种情况,缺乏足够的积累不提,谁能够保证不是因为运气好呢?
没有证明过自己,一样是得到登台拜将的待遇,赵括输了成为笑话,韩信一直赢成了兵仙。
所以,君主敢去赌,魄力可能一样大,结果却是未知的。
正面和反面的例子都有,选择稳妥的人绝对会更多,只是选择保守一定不会让后进服气。
要是多次立下大功却被忽视,情况则是变得不一样了。
士匄与士鲂对视了一眼,随后一起看向楼令。
范氏本就决定拉拢楼令,他们在这一次再次看到楼令展现出来的价值,拉拢的心思变得更为热切了。
“刚刚中军将是在给上军将难堪吗?”士匄低声问。
士鲂微微摇头,说道:“我不觉得中军将会做那种事情。”
“效果就是那么一回事。”士匄说道。
士鲂都有些同情智罃了。
晋国的小宗,由于有过“曲沃代翼”的例子,他们天然上会比较倾向于获得更多自主权。
因为去年晋国发生那么大的动荡,确确实实让人很容易对局势出现错误的判断。
荀氏内部的情况远比其他家族更复杂,起码其他家族没有发生过大宗之主还兼任小宗家主的例子,整个家族几乎是用尽全力在扶持中行氏,导致智罃更迫切想要自立属于情有可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