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袭扰晋国西部在泾水周边的区域,连续两年的用兵规模超过三万。
上面两件事情显得比较严重,其它区域小型的混乱或冲突问题不大。
“第四次全面攻打狄人啊?”楼令说道。
晋国发动对赤狄的战争之前,或者应该说很久之前,齐国号召诸侯会盟挽救文明,发动了对狄人和戎人的全面战争,然后晋军也为了救援卫国发动过对多支狄人的全面打击。范氏想要再一次不分归属地打击狄人,一旦实施行动自然就是第四次全面战争了。
楼令纳闷地说道:“那就是不南下了?”
尽管此前有心理准备,楼令还是感觉失望透顶。
好不容易取得对楚国的压制,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
结果怎么着?连续两年大举南下就让众人受不了。
现在还出现范氏想要推动对鲜虞部落联盟的战争?
“范氏可以提议,不代表我们必须通过。”郤至说道。
楼令立刻转头与郤至对视,心里还是很希望既定计划可以继续实行的。
“秦国有动作,我们必须回应。南下还是要继续南下,只是规模不会太大。攻打鲜虞,也必需攻打。”郤至说了三个重点。
楼令心里叹息了一下。
晋国面临的情况确实是比较复杂。
这是晋国北部、西部、南部,乃至于加上东部都有敌人,完全就是处在一个四战之地的格局所致。
那样一来,晋国全力对付一方,确实是无法太兼顾其它方向,很容易出现“摁下葫芦起了瓢”的情况。
因为情况确实是很复杂的关系,楼令没有跟郤至聊得太细。
他俩的确也无法决定晋国这乘战车的方向,只能等进行高层会议发表意见,尽可能争取到多数人支持自己的主张。
“或许我一开始就错了?”楼令已经回到家,因与郤至的聊天引发思考:“楚国不是那么容易屈服,也许应该尝试先彻底解决秦国,再继续与楚国打?”
可是……,想要彻底解决秦国真的不那么容易。
晋国扩张到泾水边上,等于晋国西边最远地盘与秦国的都城“雍”距离约是两百公里?
以春秋时代的长度单位,晋国距离秦国都城约是七百里左右。
这样的距离,再看当地的实际情况,用正常的行军速度,晋军走十五天就能够抵达秦国都城的城郊外。
当然了,晋军想要到“雍”城并不太容易。
秦国只有两个人口稠密的区域,便是“雍”的都城圈以及西边以“冀”地为中心的另一个聚集栖息圈。
这两个栖息圈的人口,大概占了秦国总人口的六成。
其中,又以“雍”这个都城圈的人口数量最多,占了秦国全国约是四成的人口。
秦国的“雍”周边有很多座城池,他们便是“卫星城”一般的存在。
与此同时,秦国虽然也有“大夫”、“士”、“徒”这些阶层,他们却是早就实行全民皆兵的政策。
这个是秦人所处区域带来的因素,他们一度被各种狄人或戎人包围,想要使族群存在下去,男女老幼都需要在必要的时刻为生存而战。
到了秦国重新与诸夏主文明恢复联系,他们其实只是保留主体文明,融合了大量的狄人或戎人文化或习俗,别说也融合了数量超大的狄人或戎人了。
全民皆兵并未在秦国消失,乃至于商鞅变法之后,秦军中也是从不缺乏老弱,真不是全员皆为青壮。
要说尚武风格,反正秦人从来不缺。
必须说的事情是,有没有尚武精神跟有没有武德是两回事,无论弱小或强大时期的秦人都一样野蛮。
晋国虽然扩张到了泾水边上,看似对秦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然而,威胁也只是威胁。
晋国实际上并没有对秦国造成太严重的伤害,也就是没有消灭太多的秦军,或是对秦国的生产造成多少打击。
“想要将秦国消灭,远比消灭其他国家更难,几乎与消灭楚国是同样的难度啊……”楼令自认还是比较了解秦人的。
在楼令所知道的历史中,秦国是灭于秦人之手,并不是外来势力消灭。
一统状态下的秦国,北边有三十多万长城边军,南边有接近五十万南疆军团。
只不过,三十多万长城边军里面,来自六国的人应该有个十来万;南疆军团干脆八成以上来自六国。
而秦国到了最危急的时刻,竟然需要依靠刑徒组成的军团去打国战。
问题来了,善战的秦人哪去了?他们其实是因为始皇帝无法履行分地的诺言搞得心灰意冷,再加上胡亥各种丧心病狂伤透了心,不愿意再为秦国而战。
等到沛公入秦,秦人对于入伍可是踊跃得很。
轮到汉中王再次入秦,秦人又纷纷跟随,前前后后葬送在与西楚霸王交战中的秦人,少说有个二三十万,没有看到出现退缩情况。
有了汉高祖刘邦的对比,证实秦二世时期的秦国并非兵源枯竭,只是秦人不愿意再为嬴姓秦国战斗了而已。不是秦人亡了秦国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