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提到楚国会出动多少军队,意思却是非常明显了。
聪慧如晋君周立刻明白意思,震惊地说道:“楚国会倾巢而出啊!?”
中行偃脸色难看地说道:“事关国运,怎么不会慎重对待?楚人一直有赌国运的拼搏精神,要赌必然推上全部的筹码。”
这是中行偃肯定了楼令的相关猜测,再往最坏的方向进行推论。
赌博这种玩意,很远古的时代就有了。
历史进程走到当下,赌博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是齐国。
那是管夷吾为了财政收入,放纵声色与赌博行业,此后齐国的声色以及赌博行业就怎么都制止不了了。
一个国家的声色以及赌博行业过于朝气蓬勃,财政收入方面可能会极大,可是也注定了这个国家必然滋生更多的问题。
所以,齐国各地治安普遍不好,尤其是游手好闲的人极多。
到了齐顷公开始征召“勇士”上战场参与国战,未必不是在想办法缓和国内的治安问题。
诸夏在公元前两千五百多年就吃过这个教训,后面的历代王朝……,除了两宋之外,其余王朝都对声色与赌博行业进行控制。
两宋一样是只看重财政收入,明知道不好却放纵。
其他文明?不太聪明的国家,他们推动声色行业,直接就让国家沉沦下去了。
而不太聪明的国家不少,见识到了他国惨况,仍旧死活不改,完全在法律上把女性当成商品,并且以此为傲。他们还因此自傲是高度发达。
楼令抛出了话题,只有被人提问才讲话,不然就是安静坐着。
该说的都说了,怎么应对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肯定是要大家的意见达成一致。
如果让楼令拿主意,他很愿意吴国受到教训,郑国重新屈服楚国。
那当然会让楚国少了来自吴国方面的威胁,能够拿出更多的力量用在北面,长期来看是弊大于利。
只是呢?吴国对晋国非常不尊重,乃至于可以说是羞辱了晋国。
作为天下霸主的晋国被东南一隅啥也不是的吴国连续羞辱,再腆着脸主动去帮吴国解除危机?哪怕是短期内会对晋国有利,事情却不是能够简单这么算,再则楼令不会坐视吴国就此爬不起来。
与国家尊严相比起来,某些地方可能出现受损,无疑还是国家的尊严更重要。
要不然的话,诸侯看到吴国羞辱了晋国,等吴国有危险,晋国还愿意去救,他们一方面会称赞晋国大度,随后再有样学样。
真的搞成那种场面,晋国干脆喊那些国家叫爹好了。
以现如今的格局来看,楚国不可能一次就灭掉吴国,顶多就是给予吴国足够大的教训,对吧?
楼令认为只有吴国吃到极大的教训,他们才会收敛自大的心理,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吴国与晋国、楚国的差距。
前提是吴国吃到教训拿出正确的态度来面对晋国,要不然楼令不止会坐视吴国沉沦,还会实际地参与进去。
让郑国重新投降楚国?一旦郑国没有背叛晋国,晋国就不好对郑国动手。
再怎么说,哪怕是到了全面礼崩乐坏的时代,一些规则仍旧被遵守。
晋国很强大,不能因为强大什么规则都不守。
楼令是很想晋国取代周王室,或是晋国完成大一统,好多事情还是该循序渐进。
因此,许许多多的规矩,它们很有存在的必要。
楼令很想灭掉郑国,哪怕楼氏在期间获利会比其他卿位家族少,仍然迫切地想要将郑国兼并。
如果晋国兼并了郑国,等于晋国打开了向列国出兵的通道。
现在的晋国根本不怕面临四面接敌的情况,该是那些国家害怕与晋国成了邻居。
郑国所占据的土地远比晋国本土的好,可以将郑国兼并掉,卿位家族一定愿意将重心移过去。
一旦卿位家族视新得到的土地为重心,他们会花更大的心思去经营和守护,以单独一个卿位家族就拥有独力扛住齐国、宋国的实力,持续扩张势必要成为一种必然了。
那样一来,晋国不是取代周王室成为新的天下共主,就会出现兼并天下的野心。
真成了那个样子,无论对晋国或是对整个文明,无疑是极好的事情,包括楼氏在内的所有晋国家族,一样可以在那个过程中获得庞大的利益。
不是那样吗?上升期的时候,再普通的人也会因为大环境的变化,起码在生活质量上得到提升;轮到大环境变得不好,其实是达官贵人变得不多,永远是苦一苦百姓。
楼令有计划也有行动能力,肯定愿意引导着向好的环境发展。
刚才,中行偃已经建议以逸待劳。
也就是说,中行偃提议只做相关的准备,不提早展开任何行动。
这个建议符合楼令的需要,他自然是继续保持安静。
“只做准备?”郤锜不喜欢这么被动,不悦地朝中行偃说道:“中军佐不要因为家事而影响国事。”
荀氏内部出问题早不是什么秘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