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677章 哪来的消停?继续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7章 哪来的消停?继续嗨!

“今年不讨伐,未来也会讨伐。不如趁就在南方将事情办了。”楼令心想。

假设今年不对吴国实施讨伐,以郤锜的性格一定会在来年再次召集军团南下,岂不是明年又要折腾一次?

楼令很不明白一点,其余卿大夫应该了解郤锜才对,怎么会出现不想将事情顺道办了的想法呢。

“主要是累啊!”智罃在会议结束后,讲了这个缘由。

在场的士匄和士鲂苦笑附和。

同样在场的郤至也附和:“连续好几年没有好好休息,尤其是连续四年出兵南下,确实是很累人。”

作为郤氏小宗的温氏之主,说这样的话合适吗?

只不过,那真的是一件事实。

过去的五年之内,晋国每一年都有大动作,其中三次出动四个军团。

真别以为担任军团的主将和军佐只光享受了相关的权益,每一次出征需要负责的事项简直是多到吓人。

这么说吧?多数人管十个人就会显得很是手忙脚乱,一旦需要管理的对象超过百人干脆就放弃挣扎。这还是平时,遇到特殊状况,例如出征期间,状况会显得更加不堪。

大兵团的指挥官并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够担任,后勤上的协调首先就琐碎得足够让人崩溃,别说进入战时状态还需要应对敌军。

其他不提,除非是没心没肺的乐子人,要不然光是可能战败所产生的精神压力,其实就可以将一个人从意志层面给压垮了。

在目下的体制之中,相当的兵力是自己家族来出,哪一名指挥官敢不当一回事?

所以了,起码在春秋时期,丢下一整支军队逃跑的指挥官真不多见。

“多数诸侯已经向君上请示想要离去,以齐君和卫君的意愿最为强烈。”郤至说道。

楼令说道:“宋君倒是按捺得住。”

起先没有多想的人,一听露出了然的表情。

齐国君臣着急回去,他们是担心时间拖得越久,越有可能让事情生变。

要是晋国反悔不让齐国讨伐莱国,对于他们来讲可能跟天塌了差不多。

并非是齐国没有实力讨伐莱国,而是齐国能不能讨伐莱国是由晋国来决定。

如果晋国不允许的话,即便齐国很轻易地占领莱国全境,甚至将莱国之君以及贵族杀光,只要晋国选择进行干涉,信不信莱国可以原地复活,乃至于齐国非但无法扩增疆域,相反是齐国的疆域缩小和实力大损。

类似的现象在任何时代都存在,一直以来都是由霸主来决定多数国家的疆域划分,甚至可以决定哪个国家不得安生。充分将绝大多数的国家囊括进来,他们不存在绝对完整的自主权给摆在了明处。

齐国得到了晋国的默许,他们愿意承担风险对莱国实施吞并。

卫国和宋国则是得到来自晋国的允许,他们可以攻占郑国东部区域。

那么,卫国和宋国肯定想要趁着楚国屈服对郑国君臣造成的打击和压力,抓住这个良好的机会,尽可能攻占郑国更多的城池和土地了。

“卫国和宋国最好知道分寸。”郤至所指的事情是,卫国和宋国别贪心不足想要攻占郑国的‘制田’。

郑国目前的精华部分就是以“制田”为核心的农业区,任是哪个国家能够抢到手都将极大增加粮食的出产量。

要是卫国或宋国占领“制田”的话,他们能够进行良好消化,很快就会有实力角逐一流强国的地位了。

为什么拥有“制田”的郑国却变成现在那副鬼样子?因为晋国和楚国轮流殴打郑国已经有数十年之久。

遭到晋国和楚国轮流蹂躏了数十年的郑国还能够保存实力,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制田”这个在当前很优良的产粮区啊!

士匄眼眸里维持了一段时间的贪婪,掩饰之后笑着说道:“我倒是很期待卫国不知轻重。”

心生贪婪其实就对了,没有人对“制田”会不感到贪婪。

郤至怪怪地看了士匄一眼,有些话到了嘴边没有讲出来。

晋国真的吞并郑国,即便是郤氏拥有“温”地,他们一样会谋求获得“制田”。

“一旦拿到了手,保证获得最大的分配比例,再帮令多占一些。”郤至懒得猜测士匄有什么想法,心里打定了那样的主意。

那是郤至知道“制田”不可能全部归于郤氏,到时候一定是切割分配给几个卿位家族。

真要是郤氏可以完全拥有?什么毛病才会让郤至舍得切割给楼氏。

士匄希望卫国不知好歹,只要卫国敢不知好歹,要提前上演什么叫“怀璧其罪”了。

没有匹配的实力,敢于拥有好东西,跟孩童揣金行走于闹事有什么区别呢?

郤至一琢磨,说道:“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啊。”

卫国真的占领“制田”的话,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宋国,两国就将从友好走向对立。

宋国现阶段跟卫国的关系很好,根本原因是他们对郑国的共同敌视,两国在其它方面的利益冲突上并不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