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695章 罢止纷争?怎么可能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95章 罢止纷争?怎么可能啊!

当然了,蜀地优渥的农耕环境并非天然形成,事实上是跟秦地一样,经过一系列的人为建设,以相关的水利工程最为关键。

楼令肯定不是要修建郑国渠那样的庞大工程。

类似郑国渠这样的庞大工程,真不是当前的楼氏可以在十年之内完成,哪怕是晋国来进行,工程的进度很是顺利,一样需要耗时十年以上。

而晋国在自己的原始地盘上都没有搞大型水利工程,怎么可能在秦地启动那种工程呢?

“我们先围绕泾水修建总长度约一百二十里的灌溉系统,用五年到七年的时间来分批完成。”楼令说着顿了顿,一小会才继续说道:“泾水的源头在义渠人的势力范围,借那一段时间也好好来了解义渠是一个什么样的势力。”

如果说义渠人在之前以后会是秦国的麻烦,等楼氏将秦廷驱赶走,义渠要变成楼氏以后的麻烦了。

到目前为止,义渠并未与楼氏进行正式的接触,双方在边境上却是有了小规模的摩擦。

秦廷跑了,不是每一个秦人都跟着跑。

楼氏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俘虏了一定数量的秦人,后面也让一些没跑的秦人放牧部落归顺。

再加上楼氏本身就有放牧产业,之前林胡旧地与义渠有接壤,占了秦地增加接壤边境线。

放牧需要追逐水草,通常在一个地方根本待不久,需要一再更换放牧的地点。

不是每一块区域都是水草丰美,真正好的地方绝对不多。

那么,同一势力之下都会出现对草场的争夺,何况是不同势力之间呢。

所以,不会因为同一片地方换了统治者,之前没有什么矛盾,以后就不会出现矛盾。

哪怕是楼氏没有放牧产业,难道还能够忍受义渠的部落一再过界放牧吗?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样一搞,楼氏肯定要开始注重起了义渠,能够妥善交流就维持最大限度的和平,一旦义渠不识好歹则是争取一次打疼。

灭掉义渠?楼氏跟晋国遭遇的情况一致,需要时间来消化胜利果实,短期内不适合再大举用兵。

只不过,楼令清楚一个道理,很多时候事情的进展绝不是可以人为控制,怎么都要预先做好相关的准备。

等楼氏消化好了近期的胜利成果?有鉴于楼令知道秦国与义渠的恩怨纠葛,肯定是会想要彻底解决掉义渠。

“希望未来有那样的机会吧。”楼令觉得晋国不会太安稳,总是会在最出乎意料的时候爆出什么雷来。

那真不是楼令尽力调和几个卿位家族就能够避免,再者说他也不是每一次都能调和成功。

另外,晋君周越来越按耐不住,天晓得他会以什么方式来破局,重新获得属于一国之君的权力。

晋国君臣进入郑地直接往“虎牢”行军,途中郑君嘉派来的使者团拦路。

使者乃是子孔,他极力求见晋君周,得到了接见。

“这是要不计代价求和了。”中行偃低声说道。

晋君周接见子孔的时候,一众卿大夫皆尽在场。

现在的郑国很惨,他们失去了北部、西部和南部,东部正在被宋国和卫国不断蚕食。

而当前的郑国有点畸形,他们失去了大片大片的领土,可以使用的兵力却是多达四万左右。

四万郑军肯定是无法在与晋国的较量中翻盘,光复被晋国占领的区域。关于这一点,只要郑国君臣不是得了失心疯,相信可以做到心里有数。

郑国打不过晋国,对吧?

郑国只能认清事实,先与晋国达成停战协议,其中包括可以当晋国的小弟。

如果郑国君臣理智又聪明,他们不止要承认失去领土的事实,还要争取当晋国的小弟。

因为那样一来,郑国就和卫国、宋国同为晋国的小弟,小弟之间爆发战争的话,一样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争取获得晋国的支持或谅解,不至于会让晋军需要立场鲜明的站队或是直接下场。

子孔可以说话之后,先是提到郑国以往的过错。

什么过错?那是郑国一直在晋国与楚国之间来回摇摆,不止是让晋国和楚国变得难以相信郑国,连带列国也对郑国的信誉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郑国是因为弱小才需要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来回横跳,但凡郑国有足够的实力,何尝不能拳打晋国,再脚踹楚国呢?偏偏郑国的实力不足,充分体现出什么叫弱小就是罪过。

所以,哪怕郑国是因为迫不得已才干出朝晋暮楚的操作,错的肯定就是郑国了。

现在,晋国已经打服了楚国,至少是打得楚国暂时不敢与晋国争锋。

楚国不再敢跟晋国争锋之后,郑国看到晋国与楚国分出胜负,只能是屈服于争霸战争的胜利国啊。

不用说,郑国在晋国与楚国的争霸过程中付出了最大的代价,搞得国家几乎不存在信誉,并且还丢失了大片的疆域。

现实在逼迫郑国忍气吞声,他们只有先取得晋国的谅解,才有可能抵御住宋国和卫国的入侵,乃至于反过来从宋国或卫国获得领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