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罃需要避一阵子吗?他简直是太需要了!
搞得宗主出事,一定需要担责。
碰上一个性格偏激的宗子,得知情况就要立刻下令将小宗之主杀死,不杀也会实施软禁。
所以说,楼令过来看到智罃能够自由活动,讲实话就是有些意外。
能够自由活动的智罃却没有向外传递消息,不可能是他良心发现,只能是中行吴搞了内松外紧。
不知道智罃有没有做了什么,是否被中行吴发现,反正楼令过来看着是一切挺正常的。
在智罃思考要找什么理由的时候,他变得不用找了。
“叔祖父出征吧。”中行吴肯定能够品懂楼令的态度,低声说道:“我会给叔祖父一个‘师’。”
到这里,智罃是不是应该觉得惭愧了?
事实也是那样,智罃一直以来跟中行偃不对付,不说事事针锋相对,起码是以小宗之主的身份跟宗主对抗,哪怕是对抗得有理有据,以宗法而言就是智罃错了。
什么叫宗周?按照初代周文王和周公的设想,宗主就是可以作威作福,其余人能不能配合都要配合。
那叫什么?叫:伦理纲常。
尽管到春秋中期已经步入礼崩乐坏的阶段,很多的共识仍旧是共识,其中包括宗主可以作威作福这一项。
能够看到一点,几个卿位家族都知道智罃和中行偃不对付,可是除了郤至之外,谁光明正大插手了呢?
进行插手的郤至也显得很克制,只是带上智罃一块讨伐三戎,并不是直接给智罃撑腰跟中行偃对着干。
其余人是怎么来看待郤至的呢?要知道他是郤氏的小宗温氏之主,以这样的身份那样干,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什么图谋。
比如说,同样是作为小宗之主的郤至,他是不是像智罃那样,有了谋求独立自主的心思啊?
可能郤至压根就没有那么想,所作所为就是像。
有没有人跟郤杨提出过警告,说郤至有独走的迹象?一定是有的。
郤杨这一次不信,等郤至后面再做出一些行为,两次、三次、四次……,会搞到郤杨不信都不行。
为什么楼令明明知道郤至那样做很容易引起误会,一次也没有劝阻过?因为楼令劝阻会让郤至多想,一旦被郤杨所得知,没有事也要搞出事来,只能是装聋作哑。
疏不离亲啊!
知道什么叫疏不离亲吗?
介入别人的家事,甭管有没有道理,会不会得到感激,其实地都是一时间的事情。
等着一家人和好了,曾经介入的人会怎么样?只会是得到一个抓瞎的下场。
不出事之前,楼令只能干看着,等着真的出了事再调解。
只是……,看郤杨与郤至的相处模式,再品味他俩的性格,没有人添油加醋的话,反目成仇的概率无限小。
问题不大,有些许问题,楼令介入个什么劲?
楼令连真正有大问题的荀氏都不想介入,怕得就是担心引起连锁反应。
什么连锁反应?
楼氏介入进去,喜欢搞事的郤氏不会错过,势必变成不内战都不行的局面。
真的爆发内战,要么是楼氏、郤氏以及一众附庸横扫其余家族,不然就是双方打得元气大伤。
即便是楼氏与郤氏的阵营可以横扫其余家族,以为最后还能剩下多少实力呢?到时候面临的态势必然是楚国、齐国、宋国的针对,乃至于是被围攻的格局。
好好的局面非要彻底搞砸,就问是不是有病吧。
历史上,晋国有病的掌权者不少,他们玩得就是无外敌立刻搞内战,一次次过错绝佳的历史机遇,每一次都要重头再来。不是列国也时不时内乱一场,再来是晋军真的能打,晋国早就陷入颓势,怎么都爬不起来了。
楼令听到中行吴拿出决断,眼睛稍微眯了眯。
作为宗子的中行吴不可能一点状况都不了解,一定知道中行偃与智罃的相处模式。
结果怎么回事呢?
中行吴没有对智罃采取激烈措施也就罢了,甚至愿意给兵。
看上去不像是个只会傻乐呵一点脾气都没有的人,做出那样的选择,瞅着为人很是隐忍啊!
父亲被气得昏厥过去,不知道能不能醒来,作为儿子的中行吴却是那样的态度,看得楼令警惕心直接拉满。
其余人怎么看得?
好像……,郤至光看戏,没有去品味更多。
“真是聪明又理智啊!”魏颗心里为中行吴的应对感到赞叹。
现在的情况是荀氏的矛盾处在将被引爆的临界点,但凡中行吴大闹起来,不占理的智罃要么领死,不然智罃就要集结私军准备自保。
中行吴愿意让智罃出征,并且还调一个‘师’到智罃麾下?这么一副以军国大事为重的姿态,站在公正的立场,谁不会另眼相待呢。
可是……,中行吴表现出来的理智对魏氏来说不是好消息。
魏颗不知道“火中取栗”这个成语,相关的道理则是一定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