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50章 心态问题

“无功而返,有愧啊!”

南征大军在临近秋季的时候班师回国,走了快一个半月回到本土。

步入晋国本土之后,南征军团的一些家族就近回去,大军走一路散了一路。

那是因为此次并未取得大胜,自认为没有资格到“新田”举行凯旋仪式。

又过去半个月,士匄等人抵达“新田”城内。

没有人到城外迎接,连出征人员所在的那些家族都没好意思派人迎接。

毕竟,近些年来……,正确来说是郤武子担任中军将的时候,晋军对外屡屡取得辉煌胜利,晋国上下早就习惯了胜利。

这一次,南征军团并未战败,只是没有能够重创敌军,讲真话就是一时间让出征人员无法接受,连带没有出征的人也很不习惯。

正是因为已经习惯了取得辉煌的胜利,搞成了没赢就是输的既视感。

那种既视感该怎么说呢?一定是习惯了强大的集体才会拥有。

如果更多的时候是处在弱势地位,早就习惯了各种失败,忍气吞声成了日常,变成没有输得很惨就是赢了。

然而,对于长期处在优势地位的集体来讲,没能够占便宜就觉得吃了亏。

后世普遍就存在没有占到便宜就认为吃亏的人,可别以为这是陋习,完全就是先辈们刻在基因或文化层次里面的一种素养,鞭策后人一定要站在优势地位。

类似于海盗文明,他们一样是能抢就抢,不正是先辈所遗留下来的思想吗?

回到“新田”的士匄、士鲂、邯郸旃、魏颗等人,他们入城先去向晋君周复命,随后又一起来到楼氏府宅这一边。

在见到楼令的时候,士匄一脸苦笑地进行赔罪。

没赢,可是也没输,有必要吗?

上面不是说了吗?他们已经习惯了获得辉煌的胜利,没有赢得漂亮可不就是输嘛。

另外一点,战前楼令已经进行了那么完善的部署,前线指挥官只需要按照部署行事就不会输得太惨,获取胜利的可能性无限大。

因为有了那么好的部署,没有取得辉煌胜利,体现得他们多多少少算是比较无能了。

楼令先让众人坐下,没有特别去看他们的脸色,说道:“详细讲一讲吧。”

该怎么说呢?只能说是实际指挥的士匄没有适应,或者说适应得太迟了一些,搞得晋军的一切行动显得比较迟缓。

挑毛病很好挑,士匄没有能力走一步看三步,不具备预先猜测出楚军动向的才能;他在各军的通讯上做得很差,一般是至少一天之后才知道某地发生了什么;他很多时候缺乏果决的行动力,导致一次次错失了良机。

归纳起来是那么一回事,想要搞清楚脉搏一点也不困难,更为细节的地方在疏漏上就是太多了。

一场战役可能因为一个疏漏而导致全军覆没。

出现了太多疏漏的南征军团,他们怎么可能抓得住战机呢?

大体发生过什么事情,一直有接到战报的楼令早就知道,缺乏的就是对细节上的了解。

在士匄等人没有班师之前,到底是出现多大的伤亡,其它的损失又是多少,属于楼令不知道最终数据的情况。

南征军团这一次南下,他们没有与楚军展开正面交锋,也就是没有出现大兵团的交战,小规模的撕咬却是很频繁。

所谓的小规模是双方参战人员加起来从数百人到数千人不等,交战的场地可以是在任意的地点,通常一天之内就结束交战。类似的交锋次数非常多,多数时候是以楚军主动的撤离而落幕。

因为没有楼氏的人随同南征,状况回到了本来的模样,没有人一次次记录和统计伤亡数据,到要班师前不久,各个家族才将自家的情况上报。

这一次南征,满编七万晋军南下,得以回到本土的将士有个六万五千余人。没有回到本土的人,不是战死便是失踪了;郑地参战的各个家族,他们汇报的伤亡数字是将近两万,其中战死和失踪的人数约七千余人。

上面是参与作战的人员,没有将随行辅兵或随从、黎庶算在内。

由于交战地点是在晋国的疆域之内,楚军后面向非参战人员动手,哪怕楼令有事先交代郑地贵族进行迁徙,当地失踪或被杀的人数仍然超过万人。

晋军当然抓了一些楚军俘虏,各类人员加起来四千余人。看着数量不多,其实真不算少了。

楚军抓获的晋军俘虏应该有个三五千的样子,看他们后面会不会像往常那样,主动进行换俘才让晋国君臣知道多少自己人被俘了。

财产损失?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导致在当前根本就无法算清楚。

士匄在阐述的时候带着自我检讨,期望用这种方式得到楼令的提示。

听了一阵子之后,其实楼令已经搞懂状况出现在哪里了。

“楚军退回本土便罢了。”楼令没有提南征军团的什么不是,安慰更是不可能,讲一句话便代表事情已经过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