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上英明!”楼令先赞颂,再说道:“有些人依靠卖弄唇舌获得机会,不是说这样的人没有才能或是毫无益处。类如师旷敢于不经请示便自作主张,君上还要多加警惕这样的人。”
楼令说得非常诚恳。
话又说回来,不止显得诚恳,并且就是有道理。
唯有“名”与“器”不可假人!
卿大夫再嚣张,没见过谁假借国君的名义做事,连故弄玄虚都没有过,摆明就是自己的意志。
今天,师旷敢借着晋君周的宠信狐假虎威,日后敢不敢拿晋君周的名头跟卿大夫正面硬刚?
历史上,师旷还真的就借晋君周的名头跟卿大夫硬刚,闹得晋君周扶持公族与中小家族的计划差点破产。
很是诡异的事情,师旷活得好好的,一直到晋平公时期还很活跃。
那么,历史上的师旷帮晋悼公或晋平公压制了卿位家族没有?答案是师旷自己的家族越来越壮大,几个卿位家族也是一直在壮大,反倒是晋国公族与其他家族越来越虚弱了。
好好品。
细细品。
一个总是代替国君冲锋陷阵的人,他非但没有被卿位家族清算,家族还发展得越来越好。
处处透露着不可思议啊!
楼令跟晋君周聊了一会,向自己的座位走时,看到国书已经在座位边上等着了。
“晋卿。”国书现在倒是能够在有其他晋国卿大夫的当面,称呼楼令为晋卿了。
“书大夫。”楼令回应了一声。
旁边有人给国书搬来蒲团,他坐下之后略略迟疑了一下下,才说道:“怎么才能够让伯国不干涉呢?”
这话问的。
楼令被问得一脸木然。
隔壁座位的郤至当场给笑出声。
郤至边上的智罃也没有控制住给笑起来。
其他卿大夫倒是没有听清国书说了什么,看到郤至和智罃都在笑,怎么都要笑几声表示合群。
另外的人,他们看到晋国的卿大夫都在笑,不得跟着陪笑啊?
国书看楼令木着一张脸,耳边传来了欢快或不明所以的笑声,搞得整个人一愣一愣的。
楼令保持着木然的表情,问道:“你们要吞并莱国啊?”
“这个跟之前说得可不一样。”楼令补了一句。
齐国君臣贿赂晋国君臣的时候,他们该是多傻才会告诉晋国君臣说要吞并莱国呢?
齐国君臣给出的说法是教训莱国,要得是造成吞并的事实,随后再见招拆招。
“哪能啊……”国书当然否认要吞并莱国的事实,苦涩着一张脸说道:“寡君现在很苦恼,被逼不断征兵。”
莒国和鲁国牵头组织干涉军,多国合起来的兵力约是八万左右。
齐国在正式入侵莱国之前,他们已经集结了七万多的兵力,目下还在不断征召勇士进行编制。
楼令也不拆穿齐国君臣的盘算,说道:“七万联军,有鲁军在拖后腿,齐君怎么会苦恼呢。”
那是事实。
谁当鲁国的队友,一定要有被坑的心理准备。
莒国大概在组成联军之前就知晓,他们压根不敢跟鲁军合兵一处。
同时,莒国君臣压根没有指望鲁军多么敢打敢拼,选择开辟通道直插齐军主力的侧翼,与莱军形成遥相呼应的格局。
看起来,莒国君臣很清醒,要不鲁军刚出“艾陵”遭遇齐军就退回国内龟缩,该是把莒国君臣气得吐血。
莒国君臣更为在乎的是杞国的动向,直接说就是杞国君臣怎么安排来自楼氏的三千兵马。他们得知杞国君臣将楼氏的三千兵马安置在与齐国的边境,胆气一下子就变足了。
楼氏借给杞国的三千兵马入场可以扭转局势吗?真的入场的话,可不是杞国是什么态度,不得不让齐国君臣想一想接下来的局势会怎么演变。
齐国驻扎在“马陉”的军队没有追击鲁军,他们也没有向东参与攻打莱国,或是前往迎击入侵的莒军。
考虑到鲁军不对齐国构成太大威胁,三万齐军仍旧驻扎在“马陉”是防着什么,不难进行猜测的吧?
以“马陉”当地与周边的地形,三万齐军屯驻在这里,便是晋军来攻怎么也能扛几个月的时间。
因此,齐国君臣在事先已经做好了晋国干涉的准备,可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晋国进行干涉。
“莱国不想认输,莒国也已经参战。”楼令顿了顿,脸上有了笑容:“‘洛邑’的天子接纳了莱国。莒国的根底是东夷。齐国要是能够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话到这里就足够。
国书听得出楼令哪几个字说得最重,判断很恼怒周天子跳出来抢戏份。
“必不让晋卿失望。”国书说完还“哈哈”了两声。
当然,国书可不天真,搞得楼令说什么就是什么。
国书只需要知道晋国不会立刻下场参战就行了。
只要晋国不下场,意味着齐国还有可能完成目标,不是吗?
多少达成目的的国书回到自己的座位,想事情想得太专注,全程没有一点东西入肚,等大家都站起来才回过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