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满清灭亡之后,乃至于是到了民国时期,奴仆并不列入人口统计。
所以了,真要算晋国当前的人口总数,不能将奴隶算在内,大概是四百来万的样子。
楼令给晋君周的数字比较保守,说道:“臣以为,该是有三百七八十万?”
晋君周惊了一下。
三百七八十万的人口多吗?这个要看在什么时代,对比列国的数量。
“楚国呢?”晋君周不相信楼令没有估算过楚国的人口。
楼令还真专门收集过数据,只是一样做不到准确,说道:“现下的楚国应该有三百二三十万的人口。”
晋君周再次感到惊讶:“他们连续历经四次惨败,国内的动乱也一直在持续。”
“所以,楚国之前的人口远不止三百三十万。”楼令说道。
楼令是将包括生活在楚国势力范围的蛮人一块算进去,其中包括奴隶的数量。他也清楚三百三十万一定不是一个准确的数据,出入方面可能还会比较大。
现代历史学家从各种资料进行查阅,认为春秋中后期的楚国人口应该是二百八十万到三百万之间浮动。
步入战国之后的初期,楚国的人口暴增到八百万,赵魏韩加起来接近五百万人口,宋国拥有八十万人口。
那其实就是生产工具推陈出新,也就是大量使用了铁制农具,开垦了更多的耕地,使得列国的人口得到持续增长。
至于战国阶段的楚国为什么人口暴增到八百万?别忘记他们覆灭了吴国、越国、鲁国以及好多小国。
生活水平确确实实是跟人口挂钩,只是不一定生活水平越好就人口更多,也可能是生活水平太好让人口出现断崖式的下降。所谓生活水平讲得是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不是指个人所拥有的财富数量。
“中军将说得对,楚国绝不是一次可以消灭,只能长久进行削弱。”晋君周说道。
“郑国还有多少人口呢?”晋君周没有忘记楼令所做的规划,最快三年后要将郑国灭亡。
楼令说道:“现在的郑国是地少人多,该有接近二十八万人口。”
可能提到过了几次,势力范围大幅度缩小的郑国正在面临很艰难的问题,那就是人口实在是过剩,尤其是失去土地的“大夫”、“士”、“徒”太多了。
以郑国还有二十八万人口为基数,里面却是有着超过四万可纳赋的人员,简直就跟一个被极尽压缩的火药桶似得,炸起来不是将自己炸得尸骨无存,便是一股毁灭他国的力量。
现在的郑国君臣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采取的操作是将有限的地盘尽可能分出去,试图开垦出更多的耕地养活那么多人。
讲实话,郑国现有的土地要是尽力开垦,还真能够养活那么多人,要命的地方在于显得太过拥挤了。
难道郑国没有想过发狂吗?有,可是他们对晋国产生了很大的恐惧,不敢收复被晋国占去的土地与人口,害怕攻打其他国家再次惹来晋军入侵。
晋君周当然知道郑国君臣正在做什么,说道:“宋国和卫国停止入侵郑国,对我们是好事还是坏事?”
三个国家并没有完全停战。
他们的交战烈度降低是因为宋国转而接触楚国,可能将郑国也纳入了拉拢的名单之中。
说到底就是,晋国的扩张行动中,无疑郑国是最大的受害者,宋国哪怕联合卫国也无法将残存的郑国吃掉,有那个吃掉的能力也不敢下嘴,转为认为郑国是未来抵抗晋国扩张的力量之一。
宋国试图跟楚国结盟已经有取死之道,停下入侵郑国的脚步无疑是真的把自己端上了餐桌。
那能怪宋国吗?恐怕不能。
主要还是晋国先割取郑国太多的土地,吸纳了当地的人口,尤其是取代周王室的心思藏都不藏了。
这样的晋国有理由让列国心生恐惧,特别是一直没有多少安全感的宋国……,怎么说呢,讲难听点就是不怪宋国会狗急跳墙。
晋国那么对待郑国,由于郑国一直当墙头草失去信誉,没有多少国家可怜郑国的遭遇。
宋国是什么成份?他们再多么谨小慎微,在姬姓列国的眼中永远是异类,以至于长久被姬姓列国编段子拿来黑。
晋国可以对郑国下手,一样能够对宋国动手。
若说晋国对郑国下手会让列国看戏,轮到对宋国有动作,很可能让列国争相求加入了?
以为政治正确到现代才有?不是的。
春秋时期的政治正确分两方面,无理由可以征讨异邦,另一个就是打楚国或宋国不用宣战。
楼令意识到底在发生什么事情,其中宋国扮演着什么角色,必须承认宋国这一波干得漂亮。
那不是在嘲讽。
要说当前哪个国家最可能引动新局势的出现,还真的就是一直遭到排斥与鄙视的宋国。
而最能够将宋国的能量发挥出来的人就是华元。
这一位长袖善舞的宋国执政,他的朋友实在是太多,所讲的话也容易让人相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