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77章 见微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7章 见微社

崇祯八年六月十二日

芝罘岛逍遥城中的逍遥窟麒麟阁,一众大佬坐于一堂,与会的人员有:张鹿安、见微社社长许由、副社长郭亮、新人张孝吴、左忠禹和许若襄。会议的议题是见微社的发展问题。

张鹿安从北隍城岛离开时,以年龄太小为由,将孙有地留在了北隍城岛的小学,让他接受文化教育,带走了阴六、仇有光、吕祥发、吕祥启、李二猛和郭茂才充任亲兵,年俸按照马兵待遇算,用阴六为亲兵统领。

此时的阴六带着其他五名亲兵,就守在麒麟阁门外,任何人不得靠近。

会议伊始,在坐各人对于情报工作的开展各自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并且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教训。

张鹿安点名,许由首先跟大家介绍了一下见微社的编制情况和目前大致规模,但是很多暗线都用代号进行了代替。

张鹿安看到许由虽然将见微社发展扩大到总人数八十人,比郭亮管理的时候扩大了很多,但是距离张鹿安心中所想还是差了很多。

“许社长,你之前说最近在搜寻北边建奴的消息?到底是什么重要的消息,需要你本人亲自出马?”张鹿安问道。

许由抬头看看其他人,因为近期过于繁忙,先是攻打崆峒岛,安顿崆峒岛上的居民以及生产工作。然后又要帮忙一起建设北隍城岛的民居,安置一千七百多人的老百姓,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自然大家都被抓包帮忙,许有因此没有时间跟张鹿安作详细的汇报。此时见到张鹿安当众问起,因为涉及到许由在建奴内部的暗线布局,许由有点不想当众说,他已经开始逐渐适应隐蔽战线的生活。

“许社长,没关系的,这些在坐的以后,都将是见微社的同僚,都是高层人士,你可以隐藏一些关键角色,直接说下内容即可。”

“少爷,我们得到消息,近期建奴可能会有大动作出现……前段时间建奴奴酋派多尔衮、萨哈廉、豪格等率领后金兵进攻河套地区……”

“这个不是早就得到的消息了吗?大明朝廷本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对此充耳不闻,以邻为壑,简直腐败到了极点。”

许若襄插嘴道,毕竟她对于大明朝廷是没有半分好感的,之所以愿意加入见微社,一个是自己侄女的面子,一个就是因为左忠禹。

“这次不一样了,跟之前皇太极亲自领兵攻打林丹汗时候不同,此时林丹汗已死,林丹汗之子额哲正式向多尔衮投降,并且缴纳出‘传国玉玺’……”许由继续解释道。

“传国玉玺?”所有人同时发出惊呼。

“传国玉玺不是在京师紫禁城里面吗?”张孝吴提出了质疑声。

许由毕竟是做过功课的,耐心的继续解释道:

“真正的‘传国玉玺’是和氏璧所制,开始由楚国人发现的荆山玉打磨而成,后来从楚国辗转到赵国,赵国灭亡后被秦始皇所获,当时的秦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制作了传国玉玺一枚,并且在上面镌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此后该印一直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传国玉玺’历经一千八百多年的传承,一直都是作为合法取得天下的象征,宋末时期据说随着左丞相陆秀夫背起宋末帝赵昺跳海,一起沉到了海底,就此消失长达数十年之久。

所以蒙元时代,绝大部分汉人心里,并不认可‘元朝’是个合法朝代,因为没有‘传国玉玺’就不是合法传承。

令人奇怪的是,我朝太祖攻打陈友谅时,有洞庭湖渔民将此印献给太祖,太祖得此后大喜过望,但是献印渔民转瞬不见,时人谓之神助。

自从得印之后,太祖的大军就一直所向披靡,顺风顺水一往无前。此后‘传国玉玺’一直传到我朝英宗之时终结。

英宗年轻气盛,听信宦官王振之言,草率亲征,结果不仅本人被俘虏,还全军覆没、痛失举国大将勋贵,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随营的‘传国玉玺’也为瓦剌所得。

景泰帝继位以后,没有办法,只得派于谦使用蓝田玉镌刻新的玉玺充为国用。

此后‘传国玉玺’就一直游离于中原之外,最后流入察哈尔黄金家族林丹汗的手中,林丹汗死后,他的儿子额哲不成气,直接将‘传国玉玺’献了出来,多尔衮二话没说,直接派豪格亲自率领一半精兵,不远万里连夜将‘传国玉玺’护送到了奴酋皇太极的手中……”

张鹿安内心剧烈震动,中华大地好像早已经约定俗成一样,封建王朝时代,谁最终拥有‘传国玉玺’,谁就是正统传承。因此更加痛恨那个“瓦剌留学生”朱祁镇。

朱祁镇不光是大明盛世的终结者,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巨大破坏者。

“也就是说真正的‘传国玉玺’是由湖广的荆山玉制成,而不是由蓝田玉制成?咱们现在紫禁城里的玉玺实际上是景泰帝时期所刻?”张鹿安再次确认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