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紧挨着的就是车缝社,公社里也有别的裁缝匠,就连大溪沟村在秦小妹之前也有一个裁缝手艺人,时不时的能接到些缝补的活儿。
只是生意不咋滴,两口子日常还得上工干活,裁缝活儿挣的那点儿钱连补贴家用都不够。
像秦小妹这样不声不响将裁缝手艺发挥到极致的,整个公社还真就她这一个。
物以稀为贵,很多第一次上门的顾客都是因着从众心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排队的。
结果做一次就喜欢上了,再也瞧不上车缝社的手艺。
可找秦师傅做衣裳的人实在太多了,平时没事儿等着也就等着,可碰上结婚或者老人过寿这样的喜事、急事,就只能想想办法走后门儿了。
秦师傅不住公社,不过来供销社拿过衣服的人都知道她未来嫂子在布料柜台工作,是个高挑漂亮但性格冷淡的姑娘。
为了能早点儿拿到衣裳,顾客们绞尽脑汁,找同样在布料柜台工作的亲戚帮忙排队,为此搭点儿人情买点儿礼物也心甘情愿。
本来年轻姑娘嘛,多少是有些爱慕虚荣的。
有一份供销社售货员的工作固然惹人羡慕,可也没人像捧领导似的捧着她们又说好话又送礼的,自然受用。
这样动动嘴皮子卖卖脸面,就有油水捞、有好处收的事情她们甘之如饴。
久而久之,女孩儿们对陈媛与秦小妹越发客气,秦小妹不常来,陈媛就成了她们交好的主要目标。
对这些心知肚明,深知人情社会里是杜绝不了拐弯儿关系的,秦小妹和陈媛并不觉得这是坏事儿,只要姑娘们带了料子过来,照样给她们加急做。
于陈媛而言,工作是责任,同事关系怎样她并不太放在心上,可能和和气气的过日子,谁又愿意剑拔弩张的互相看不顺眼呢?
外头都说找了陈媛这城里姑娘又是售货员的当对象,老钱一家是烧高香祖上积德了,可只有陈媛知道,她也得了老钱家的好处呢。
这不,生活轻松多了。
拿完给同事们“远房亲戚”定做的衣裳,背篓空了三分之一,剩下的就放在供销社等着客人自己来拿了。
得了好处的售货员们对此一点儿意见也没有,见秦小妹果然加急先做了她们的订单,个个眉开眼笑。
一叠声催促陈媛快别忙活了,赶紧出去招待秦小妹和钱庆春,她剩下的工作也很快有同事接手,态度那是没的说。
甭管是真客气还是假客气,不给自己心里添堵总是好的,陈媛也不和她们客气,拎起兜子就走。
时间还早,陈媛现在和钱庆春关系不一样了,人来公社肯定是要带去家里招待的。
只是信息不通,爹妈还不知道钱庆春兄妹俩来了,家里估计没什么拿得出手招待客人的好菜。
这样想着,回家之前陈媛拿出饭盒先去国营饭店打包了两个硬菜,红烧肉和卤牛肉。
想着好久没见对象了,她还特意问了问人家今天有没有红烧猪大肠。
或许是她长相气质和那玩意儿差距太大,扯票的女同志跟见鬼一样看着她俏丽的脸,缓缓摇头。
“同志你口味可真刁钻,这个我们饭店真没有。”
闹了个大红脸,提着兜子出来又撞上钱庆春那张傻脸,陈媛没好气瞪他一眼,自顾自和秦小妹说话去了。
留下小钱同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也没干啥呀?今天一天连多余的话都没说过一句,咋的立业兄弟无视他就算了,就连小媛也不和他说话?
真是委屈死个人哩!
好在这份委屈到了陈家便疏解了。
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这句话放在陈媛爹娘身上是真应景儿。
钱庆春长得人高马大,笑的一脸憨厚,不仅有把子力气,心眼儿还好,越和他相处就越觉得这人品质好,过日子准没差。
就连要求苛刻的屠夫陈都勉为其难的点了头,承认这小伙子确实像样儿。
“叔~婶儿~这是野蜂蜜,我自己上山弄的,听说比麦乳精还有营养呢,你俩可得多喝。”
献宝似的从自己那小兜子里往外掏东西,钱庆春笑得见牙不见眼。
他带来的都是这些日子在山上寻摸到的山珍,公社里有钱也买不到,还有些钱老太和钱大娘自家制的小菜,风味绝佳。
都不是啥了不得的值钱玩意儿,胜在心意贵重。
陈家一家三口都很满意,尤其陈媛,这会儿早就忘了刚才的不愉快,脸颊绯红,轻轻挪了下凳子,想坐的离钱庆春近些。
可才刚有动作就感受到老父亲要吃人一般的眼神,她撇了撇嘴,无奈也只能不情不愿往回挪了挪。
自己的对象这样上道,陈媛是感觉极有面子的,对钱庆春态度也好了许多。
趁爹娘在和秦小妹说话,她低着头,声音低低的,问钱庆春:“最近····你忙啥呢?咋不来公社了?”
刚处上对象,她实在不好意思揪着脖领子问钱庆春怎么这么长时间不来看她?有没有想她?斟酌了半天才问出这么一句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