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离婚后我的国医技能觉醒了 > 第788章 医疗不应该是冰冷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88章 医疗不应该是冰冷的

人们对张仲景的尊重,主要是因为张仲景对中医的贡献,《伤寒杂病论》在中医医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其实我个人非常认可孙思邈‘以人为贵’的医疗理念。”

陈阳道:“中医是有温度的医学,虽然现代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人工智能也在医疗上开始应用,但是却始终有着局限性,特别是在中医方面。”

“很多中医名家之所以能力挽狂澜,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医术高明,更主要的是还有一颗仁心,在治疗的时候,最佳方案并不是由冷冰冰的机器判定的。”

陈阳缓缓道:“就像中医人,一直都很反感现代医学的一刀切,但是就实际而言,有时候一刀切未尝不是最佳方案。”

“比如.......”

陈阳沉吟了一下,继续道:“一位农民工,双腿快要保不住了,目前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截肢,截肢之后必然可以保住生命,另一个方案是冒险尝试,尝试的结果有百分之三十的概率保住双腿,却有百分之七十的概率让患者有生命危险,这个时候人工智能会怎么选?”

“必然是截肢。”墨浩博道。

“可一旦截肢,后果会如何,有时候人活着比死了还要痛苦!”陈阳道。

众人都沉默不语。

这个选择是非常难的选择,如果换了在场的众人,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选,陈阳举的这个例子,也只是为了告诉众人一个道理。

医疗不应该是冰冷的!

“这就像我们在临床上开方用药一样。”

陈阳继续说道:“针对不同的患者,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处方,如果患者家境殷实,那么可以选择昂贵一些的药材,让患者康复期缩短,可如果患者家境困难,则可以选择廉价一些的药材,减轻患者的负担.......”

“可如果让人工智能选择,它们不会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只会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陈阳继续说道:“就脉诊仪而言,已经出现好几年了,可在临床上实际的使用效果如何?”

“患者的年龄、体质、饮食甚至喜怒哀乐,都会影响治疗,现代科技是具备优势,可有些方面始终是欠缺的。”

“其实在我看来,现代医学有着属于自己的模式,中医则有着属于自己的模式,每一种疗法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医没必要去和现代医学比什么。”

“就广泛治疗方面,现代医学有着足够的优势,倘若中医和现代医学一样,那么还有必要分中医和西医吗?”

“在基层医院,我见过太多机器解决不了的问题。”

陈阳缓缓道:“在佳林县县医院的时候,我遇到过一位老人,得了顽固性呃逆,西医说是膈肌痉挛,用了各种止痉药都没用。我去诊脉时,发现他脉弦细,舌苔薄白,问诊才知道他儿子刚在工地出了事,老人整夜睡不着,越想越憋气,呃逆就跟着来了。”

“情志致病。” 文蔓露轻声接话:“《黄帝内经》里有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的论述。

这时候就算用最先进的 AI 问诊,也问不出背后的情绪诱因,需要的是更细致的观察。

“没错。” 陈阳点头,“我给他开了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一边用药疏肝解郁,一边陪他聊了两个小时。老人说,儿子走后,连个说体己话的人都没有,没想到我一个年轻医生,肯听他唠叨这些‘没用的’。”

夏洪亮若有所思:“这就是中药的人情味吧?”

房间里静了片刻,墨浩博忽然开口:“可现在三甲医院每天接诊几百号病人,医生根本没时间跟每个患者聊两个小时,这时候 AI 的效率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而且脉诊仪能标准化脉象,减少人为误差,这对中医传承是好事吧?”

林毅沉吟着点头:“说得对,现在很多中医院校都在推广脉诊仪教学,学生不用再靠‘师傅带徒弟’那种口传心授的方式学脉诊了。”

陈阳笑着道:“但脉诊仪测的是‘病’,不是‘人’。”

“你们看,叶桂治咳嗽,同是肺阴不足,给文人用沙参麦冬汤,给匠人就加黄芪、白术 —— 前者久坐伤气,后者劳力伤脾,同样的病,不同的人,治法天差地别。”

“那陈医生觉得,中医该怎么结合现代科技?” 夏洪亮问:“总不能一味排斥吧?”

“当然不是排斥。”

陈阳从包里掏出手机,打开人工智能,输入了几个指令。

“《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按体质、症状、舌苔脉象分类,基层医生遇到疑难病,可以快速检索类似病案,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但是辩证的还是医生。”

陈阳道:“所以我认可墨老的一部分说法,中医人不能固步自封,却也要坚守底线,坚守中医理论。”

夏洪亮若有所思,他想起了夏文曜给他说过的医者三忌,忌机械辨证、忌忽视人伦、忌迷信权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