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陈阳的话,不少人都是一愣,包括墨新知在内,都愣了一下,之后若有所思。
“中医一直都讲究整体论治,这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陈阳继续说道:“虽然‘镜面人’患者的脏器构造和正常人不同,但是生理功能却和正常人一样,这就说明阴阳平衡和脏器平衡是正常的.......”
“妙呀。”
韩明志忍不住赞了一句,低声对杨怀民几个人说道:“新知虽然水平不差,但是思维上却受到了不少现代医学的影响,从这一点上讲,确实不如陈阳。”
相对来说,韩明志和杨怀民几个人思维其实要更纯粹一些,患者要是由韩明志或者杨怀民几位岭南的老中医治疗,韩明志几个人应该是能治的。
却偏偏是墨新知。
墨新知和韩兴文等人一样,在面对“镜面人”患者的时候,首先就被这一类患者的奇特惊住了,一时间不敢贸然下结论,忽视了中医整体医治的概念。
李成杰皱眉:“可 CT 显示肝在左,疼痛在右,这不是矛盾吗?”
“不矛盾。”
陈阳指向患者右胁红肿处,说道“《灵枢?经脉》说‘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 布胁肋’,无论肝在左在右,肝经始终布于两胁。患者左肝肿大,压迫右侧肝经气血,导致右胁疼痛,这是‘左病及右、气血逆乱’。”
墨新知眼中闪过精光:“小陈看出了‘镜面人’的本质 —— 内脏虽反,经络不反,气血运行不反!说得好,说得好,你继续说。”
墨新知这会儿已经从患者的奇特中走出来了,对陈阳的说法越发认同,甚至有点迫不及待。
陈阳点头,目光落在患者指甲上,大家看你:“他指甲左侧泛青,右侧色淡,正是左肝血瘀、右脾气虚的表现。再看脉象,右寸脉洪大说明肺实,左关脉细涩说明肝瘀,符合《难经》‘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的治则。”
陈阳引经据典,一会儿《黄帝内经》,一会儿《难经》,让现场众人更是称赞不已。
“怪不得陈阳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水平,基础相当扎实,对经典理解相当深,了不起。”
“是呀,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天才。”刘松岩微微颔首。
夏洪亮突然醒悟:“镜面人虽内脏反位,但五行生克关系不变!肝属木,应在左,脾属土,应在右,患者左肝血瘀(木克土),导致右脾受侮,所以右侧胁痛、大便不通。”
“不错。”
陈阳笑着点了点头:“其实患者的病情虽然复杂,但是如果抛却患者‘镜像人’这一点,难度就降低了不少,大家不要一开始被‘镜像人’这一点所迷惑。”
“嗯。”
文蔓露笑着道:“中医治病,本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患者‘镜像人’的特殊,并不需要过多考虑,只需要按照常规辩证就可以了。”
“对,就是这样。”陈阳笑着看了一眼文蔓露,文蔓露脸颊微微一红。
“既然辩证清楚,那么治疗就不难了。”
陈阳一边说,一边开处方:“可以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破左肝之瘀,白术、茯苓补右脾之气,特别加入旋覆花、代赭石 —— 旋覆花主降,代赭石主镇,引上逆之气血归位,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说着话,陈阳把写好的处方递给墨新知,就已经打开了针袋,开始给银针消毒。
韩兴文等人都凑了过去,看陈阳开的处方。
“说是不难,依旧很难呀。”李成杰苦涩的对韩兴文说道。
韩兴文点了点头,这个不难是真对陈阳而论,对他们而言,确实依旧很难。
给银针消了毒,陈阳就开始给患者针灸,一边针灸,陈阳还一边解说:“针对患者痛点,常规取期门、日月穴,但患者肝在左,右胁痛点实为‘假穴’,所以改取左侧太冲,(肝经原穴)、右侧公孙(脾经络穴),配合‘巨刺法’——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调和气血逆乱。”
韩明志再次忍不住赞道:“妙!《黄帝内经》‘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正合此症。”
说着话韩明志已经到了陈阳边上,近距离观看陈阳给患者针灸。
陈阳手中的银针针尖向手腕方向斜刺,刺入患者穴位,患者立刻感觉胸脘部有股热气在游走......患者下肢温暖感直达足底......
“烧山火?”
韩明志惊呼出声。
“师父还是出绝招了。”刘希笑着道。
夏洪亮和林毅几个人早已经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看,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见到陈阳施展这种针法绝技了。
“透天凉!”
随着陈阳改变穴位,手法再变,韩明志再次惊呼出声。
随着陈阳手中银针如青龙游动,患者右腹温暖感扩散.......
“左太冲穴行 ‘透天凉’泻法,右公孙穴行 ‘烧山火’补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