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仙侠 > 救赎黛玉我必娶,宝钗洗白不放过 > 第61章 扭转林府处境大势,勋贵翰林合流逆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章 扭转林府处境大势,勋贵翰林合流逆天

自周以后哪个朝代强盛也不过五六代皇帝,而后不是权臣当道就是宦官当道,从无好事,天下百姓尽皆落入地狱般的处境。

这帮地主豪绅,对上不交税、不出力,对下巧取豪夺、兼并土地,国家还哪里有什么力量?只有分封且实封,众多贵族拱卫圣皇,天下才能够持续的强盛。

贵族与士绅天然对立,贵族与百姓天然共赢,只有百姓大量的富有,贵族才有税收,而豪绅不交税是贵族的死敌。

反之,贵族为了征税而反对豪绅土地兼并,士绅同样视贵族为死敌。二者不可调和。”

贾母听得频频点头,这番言论根本不稀奇,贾代善活着的时候,常常就跟贾母念叨这个。哪个朝代开国的时候都是这番言论,如今的皇朝太祖分封的各大王爷还在、那么多个异姓王还在,正是如此原因。

太祖也好,当今太上也好,任何皇帝也好肯定都希望自己是天下唯一主人,不希望那么多裂土封侯贵族的存在。

但是为什么太祖、太上都如此做呢?因为前朝大宋实在是崩溃的太惨烈了,因为大宋的崩溃带来的辽、金、元蒙肆虐中原大地,给大家带来的痛苦实在是太深重了

所以开国太祖才会强烈的支持佛道两教制衡儒教,所以太上才会近乎以佛教为国教,只是太上已经老去了,佛教的抗鼎人物,国师道衍和尚,更是年龄非常大了。

道教更是式微不堪,跟元蒙同流合污成了国教,虽然遭到后续元帝的打压,仍旧抹不去这段历史。仇恨元蒙者众多,道教也跟着被仇恨。

道教从出生起就先天不足,汉代张道陵创立道教不久后,正遭遇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年代,结果道教从教义教条等全部都没有完善的发展起来。

道教根源于道家,却又引入了过于驳杂的其他东西,造成道教的根本教义混乱不堪。道教没有统一的圣人,分支众多而教义不统一,虽然都自称是道教,然而教义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从根本上说,儒教最提防的还是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的道家学说。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很显眼的提到的。

红楼故事里,正是演绎了老子的这句话,贾府从忠信向着礼法演进,变得混乱、下作、无耻、杀人如麻。

作乱者并非贾府的老家奴这些人,这些人实在是贾府的支撑力量。作乱的是王家后来的王夫人、王熙凤以及十二家陪房。

这些人虽然出身自王家这个低阶勋贵,却认同了礼法儒教,大字不识一箩筐,规矩却非常多,实际又干着无耻下作的各种坏事。

这不正是老子所说的情形吗?

其实曹公描绘的也不只是贾府,更是整个皇朝的景象。从义忠向着忠顺演进,整个朝代都开始崩塌了,这种崩塌表面上看不出祸患却藏匿在最深处。

礼法为何是乱之首?因为听不到祸乱的声音,所有一切都暗藏着。说着忠顺的话做着狠毒的事情,就像那忠顺王,收拢了一大帮的黑心盐商,吃人肉喝人血却名为忠顺。

曹公实在是把想要讽刺的都融入了红楼的世界,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要拆成很多片,放在故事之中。

连彻底投入儒教怀抱的乾隆皇帝都没有看出来,竟然批准了此书的出版,真是绝了。

贾钰推断,此时的儒教,正在竭尽全力说服皇家继续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一旦皇家发现传承只有依靠儒家才行的时候,铲除勋贵的大幕就要拉开了。

正在此时,勋贵们已经感觉到了秋风的寒冷,预感到冬天就要来了。只是他们不如太上那样清醒,不如道衍那样癫狂,这帮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谁。

如今自己竖起分封的大旗,这帮勋贵肯定爱听自己这么说,太上恐怕也至少会有所明悟,当今圣上是个乾纲独断的性子,恐怕初始会很不爽,需要让他看清儒教的真面目才行。

当今圣上最是痛恨逃税、藏匿丁口、贪污、敛财,恐怕还是要让他看到这帮儒生是怎么把这些事情做绝的。

别的不说,就看税收,前朝大宋一年上亿,如今这大乾王朝才多少?区区两千万岁入,这不是跟搞笑一样?这点儿钱连国防开支都不够。

勋贵们也是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钱都去哪里了?或者说粮食都去哪里了?物资都去哪里了?答曰,士绅。

只要让当今看到这个事实,恐怕对这帮儒教打压最积极的就是当今圣上了。无它,穷的快要养不起边军了。

更加搞笑的是,这帮儒生还把边军开支当作巨大的油水,准备去好好捞一笔呢。贵族勋贵以国家为根基的,这帮儒教士绅哪里关心什么国家,千年世家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免税权益。

剩下的皇朝流水般的变换,与他们有什么干系?万民皆苦,不是他们的特权造成的吗?占据了九成的钱财物资田地,却不肯交一分钱的税。

红楼的世界是虚构的,也是真实的,国弱民贫之时,儒教豪绅却富可敌国、权倾天下,这真是莫大的真实、莫大的讽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