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仙侠 > 救赎黛玉我必娶,宝钗洗白不放过 > 第64章 老天为何喜礼教?孔子自说非圣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章 老天为何喜礼教?孔子自说非圣道

这李仁是金陵国子监司业,相当于副院长,果然是有些水平,这番解读才具有了明显的宗教特征。

将礼与天结合,礼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被老天爷盯着看,老天爷时时刻刻盯着人的行为,关注人的礼节礼仪,以此来给个体、家庭、家族、国家打分。

将天与命结合,以命来解读所有的世间现象。下雨、刮风、人才、妖邪,凡此种种无法枚举,上天根据礼节的打分情况,降下不同的命运,或针对个体、或针对群体、或针对天下,一切都通过命运来实施。

再通过观察下雨、刮风、水灾、蝗灾、丰收等诸多现象来领悟天意,做出相应的解释,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比如汉代的神奇故事,天下人守孝三年,老天降福,水患消除,流民归家。

比如二十四孝中的更离谱的故事,养母埋儿,老天感动,降下一箱黄金。

至此,这就成了一个完善的宗教教义,用以解释天地间的所有,也有了完整的教条,就是礼法,更有了祭司,就是儒生。

儒教实在是一个真正的宗教,即便儒教的神没有人格化,也是一个神神秘秘的老天,老天等价于命运。

凡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有几个不信命的?有位大师不是说过,人活到三四十岁还不信一点儿命,就说明你的悟性实在是差了点儿。

贾钰心中就是一阵叹息,将发现、改进稻种的人,解读为老天爷降下的命运,这要怎么怼?面对宗教,你能给他科学的解释?这有意义吗?毫无意义。

你说他不重视科学,不重视技术,不重视百工领域的研究和积累,有意义吗?

他是宗教,宗教是信仰,以神秘的解释方式闭环所有的存在,这种信仰更与他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凡是政教合一、肆意作恶的存在,都是如此,哪里见过可以通过辩论改变对方的?

根本不可能,面对宗教,除了武力没有任何方式可以解决问题!

太祖是武力解决,镇压儒教,太上皇也是武力解决,镇压儒教。但是,既然是狂热的宗教信徒,就是无法通过武力解决的。

这种信仰源于生活体验的升华方式,源于从小家庭的影响,源于千年几千年的流传,无从根除,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存在于任何地方。每个成语,每篇文章,每个故事,都有它的影子。

天道、命运是最根本的共同信仰,哪怕在儒教之前,在孔子之前,这天道、命运也是共识,这种共识在整个族群的潜意识最底层运行,无可割裂,无法解除。

至于是道家还是儒家学说又或者是其它学派,都是对于天道命运的不同解读,根本上《道德经》与《论语》是不冲突的,都是信奉天道命运。

所不同的是,《道德经》认为天道无情,这种无情不是说冷血,是说没有感情,只是独立的运转,它只是在那里运行,因它的运行产生了万物,但是天道无知无觉。

当我们非要人格化的看待天道的时候,天道就是一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然而这种人格化是人自己强加的,非要去质问“贼老天,你是不是瞎!”天本就不是人格化的,道本就不是生灵。这恐怕是老子道德经的出发点。

儒教却恰恰相反,天道是人格化的,人的行为会带来天道的反馈,于是天道怎样看待人呢?天道最喜欢看人们遵礼、守礼,礼法演得好天道就高兴,人就啥都有。

从人性角度看,前者是冷冰冰的对于世界客观存在的哲学观点,后者是宗教式的生存方式解读,自然是后者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

贾钰忽然感觉到有人在拍他的肩膀,这才回过神来,原来是他大哥贾珠。

“贾钰公子,你对老夫所言,有何看法?你还以为儒家礼法一无是处吗?”这李仁见贾钰发呆了半晌清醒了过来,继续追问道。

“二弟,你还太小,还需要好好学习,谦虚一些总是好的。”贾珠对于这么小却如此聪慧的弟弟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而父亲的来信说二弟虽小自有主张,他无法拿出长兄的架子来管束这位小小的二弟,眼下就只能小声的劝说上一句。

“大哥放心。”贾钰小声说道。

“李司业,”贾钰转向这位李仁大声说,稚嫩童音却带着金玉穿透之感,“凭什么上天就喜欢你们设计的这套礼法?凭什么不是你们这些人擅自胡编乱造?证据是什么?”

这种问题就不要跟这帮腐儒绕圈子,必须直捣黄龙。

“此乃圣人之言,如何能够质疑?尔敢口出狂言?”李仁一听贾钰这话有些压不住怒火。

“孔子曾说,人人吃饱穿暖那是圣道,上古圣王也做不到这个事情,可见孔子并未做到圣道,也并非是圣人。”

贾钰此言一出,现场直接炸裂了,众人纷纷愤怒的站了起来,愤怒的指责贾钰口出狂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