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禄五年(1562年)的春木川畔,晨雾尚未散尽,久米田上的血腥味已弥漫四野。畠山军的三队人马在三好军的弓矢与刀锋下节节败退,安见宗房残部沿着河岸狼狈逃窜,游佐信教麾下武士丢弃盔甲,汤川直光试图包抄的部队也被三好军三面夹击,眼看这场由畠山高政发起的讨逆之战,就要以彻底溃败收场。
然而,就在三好军以为胜券在握的瞬间,一阵刺耳的轰响突然从贝吹山后侧传来。纪伊根来众的铁炮,正以整齐的阵列,对准了三好义贤的本阵。这群由根来寺僧兵与地方国人组成的武装,以精通铁炮着称,此刻因畠山高政的重金聘请,隐藏在春木川树林,等待最佳出击时机。
当他们看到畠山军正面溃败、三好军主力尽数投入前线时,果断全军推进至贝吹山后侧山脊,列三排铁炮阵,目标直指三好义贤本阵!此时的三好义贤,正站在贝吹山本阵中,远眺着春木川畔的战局。看到三部合围已然快要击溃汤川直光,他嘴角刚露出一丝笑意,便听到身后传来密集的铁炮射击声。
“什么声音?”三好义贤猛地回头,只见山脊下方的林间,白烟滚滚,数十枚铁炮子弹呼啸着飞来。他身边的马回众来不及反应,便有七八人应声倒地。子弹穿透了他们的皮甲缝隙,鲜血瞬间染红了黑色的具足。
“敌袭!是铁炮!”马回众头领嘶吼着拔出太刀,试图组织防御,却又被紧接而来的第二波齐射击倒。三好义贤这才意识到自己似乎陷入绝境,为了支援正面战场,他早已将本阵兵力尽数派给筱原长房与左右两翼,此刻身边仅剩百余马回众。
这些亲卫虽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却也无法抵挡铁炮的密集射击。铁炮子弹的穿透力远超弓箭,马回众的木制胁楯在其面前如同纸糊,每一轮齐射,都有十余人倒下。短短一刻钟,百余马回众便死伤过半,剩下的人也被恐惧笼罩,阵型大乱。
“大人,快撤!我们掩护您下山!”幸存的马回众扑到三好义贤身边,试图扶他上马。三好义贤却一把推开他,眼神锐利如刀:“撤?我三好义贤乃阿波守护,岂能临阵脱逃!”他拔出腰间太刀,刀身在晨雾中泛着冷光,“传令,剩余亲卫随我冲锋,近身搏杀!铁炮虽利,近身之后便无用武之地!”
说罢,三好义贤便翻身上马,双腿一夹马腹,朝着根来众的铁炮阵冲去。剩余的二三十名马回众见主将如此英勇,也纷纷呐喊着跟上,挥舞着太刀向山脊下冲去。根来众首领见状,冷笑一声:“不知死活!第三排齐射准备!”
第三波和第四波铁炮子弹再次呼啸而出,三好义贤座下战马受惊跃起,前胸被子弹击中,轰然倒地。三好义贤被甩落马下,胸口紧接着又中两弹,鲜血从具足缝隙中汩汩流出。他挣扎着想要站起,手中太刀却无力滑落。
三好义贤望着身前春木川畔的战场,眼中满是不甘。他想起兄长三好长庆的嘱托,想起自己守护四国的日子,想起阿波国的百姓……最终,他头重重的一歪,顷刻便气绝身亡。这位被三好家上下称为大管家的栋梁之臣,就这样倒在了铁炮的枪口下。
三好义贤阵亡的消息,如同惊雷般传遍战场。正在春木川畔追击畠山军的筱原长房,最先听到本阵方向的铁炮声,他心中一紧,刚想率军回援,便看到贝吹山升起了根来众的旗帜。“大人!大人可能出事了!” 一名斥候策马奔来,声音颤抖,“根来众偷袭本阵,马回众全军覆没!”
筱原长房如遭雷击,手中长枪险些脱手。三好义贤不仅是此战总大将,更是三好家掌控四国的核心。阿波、赞岐两国统治全靠三好义贤维系,他若阵亡,四国必将大乱,三好家定然大乱。
“全军停止追击,回援本阵!”筱原长房嘶吼着下令,率军掉头向贝吹山冲去。
然而,此时的三好军早已没了往日秩序。左翼的三好政康、右翼的三好康长得知总大将阵亡,纷纷停止进攻向本阵靠拢。原本溃散的畠山军见状顿时士气大振,安见宗房率残部从河边爬起,游佐信教收拢逃兵,汤川直光更是率军杀了回来,与三好军死死缠住,双方展开混战。
就在这贝吹山下,一场惨烈的尸身争夺战爆发了。根来众想要将三好义贤的尸身带回畠山高政处邀功,筱原长房则率部拼死抢夺。双方在硝烟未散的战场上厮杀,太刀与长枪碰撞,嘶吼与惨叫交织。
筱原长房身先士卒,接连斩杀想要向其开枪的根来众,终于冲到三好义贤的尸身旁,将其搬到马上。“撤!快撤下山!”他大喊着,在亲卫的掩护下,冲破根来众的包围,向饭盛山城的方向撤退。
失去主将的三好军,再也无心恋战。筱原长房带着三好义贤尸身撤退后,左右两翼的三好政康与三好康长也相继撤军,春木川畔残余的三好军很快便溃不成军。畠山高政站在春木川的河堤上,看着三好军狼狈逃窜的背影,又望着贝吹山上根来众的旗帜,突然放声大笑:“天助我!天助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