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我的1949从长白山开始 > 第965章 北平到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一城深表同意。

能从半岛战场上参加战役后成功活下来,并且存活到战争结束,确实有资格这么说话。

到长城的也不一定是好汉,但是38军活下来的功臣,绝对是。

随着山脉丛林枯树逐渐消失,大片平原农田开始出现在眼前,田地间有人不断忙碌着。

相比较东北,北平已经属于关内,种植的是冬小麦,在夏季已经收完粮。

比东北更友好的天气,让北平拥有两年三熟的条件,如果条件足够好,化肥薄膜普及开,可以做到一年两熟。

随着农田不断消失,远处已经能看到聚集的建筑物。

火车咣当咣当声响,随着速度减缓,火车驶入站台,紧接着一阵气鸣声响起,火车停靠下来。

谢一城看着窗外男女老少,有的携带包裹跟身边人亲近说话,有地伸着脖子望向火车,等待着车上旅客下车。

“同志们,北平到了,带齐东西准备下车。”

随着列车员提醒,谢一国一行人等列车内其他车厢人离开后,再统一下车列队站好。

火车停靠在的是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火车站上三下二层,从清末建成到现在将近50年,这个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火车站。

要等到1959年北平站建成后,正阳门东车站才被停用。

到了90年代时,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还被改成商场,也算是一种时代特点。

王明打量周围一阵感慨:“这就是北平啊,一个车站都这么气派啊!”

话音刚落,谢一国一巴掌拍在他后肩膀上:“扯什么犊子呢!从豫南回东北,你又不是没经过北平。”

“可当时咱们也没下车啊!”

王明不在意谢一国动作:“就远远看了眼不带停就走了,能瞧见啥。”

谢一国没多说什么,南下入关的时候,38军部队主攻津门,打下这座华北第二城,这可是除了北平以外北方最重要一座城市。

哪怕在建国几年后的现在,如果按照工业计算,奉天北方排第一,津门排第二。

如果按照综合实力来算,津门因为靠海有港口,铁路南北通直达北平,人口多,工业基础好,工人众多,金融业有底子,排在北平之后,北方第二。

当时38军就主攻津门,打下津门后没有参与围攻迫降北平,而是一路南下,直达西南。

说起来谢一国跟王明也一样,只是从豫南调往东北时,搭乘的军列从北平经过,扫了几眼附近情况。

当时已经知道半岛打起来,38军要入朝作战,根本没有心情关注火车站情况。

毕竟当时可不是打刮民党那些部队,打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米国人,这可是打赢世界大战,核轰炸岛国,也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当时世界第一大国,没有谁能放心下来不在意。

这边众人站在一旁列队完成,等待着人员来迎接离开时,一位中年男人带着两位穿着朴素的年轻人上前迎上:“各位同志好,欢迎来到北平。”

谢一国没有放松警惕心,反问道:“你好同志,怎么称呼?”

“谢一国同志,你们部队同志都是这么警惕心高。”中年人笑着介绍着自己跟身边两位年轻人,“我们是负责安排接待各位同志的人员,并且安排各位在北平期间参加的一系列活动,这些在发往38军部队时已经明确通知过。”

听着中年人仔细介绍,谢一国才算放下戒备心,中年人知道的事太多,让人不得不相信。

“同志们一路辛苦,先带大家到地点休息,后续会有首长来看望大家,之后有时间我们会有当地同志带着大家一起在北平看一看,来一趟不容易。”中年人一边领着走,一边对着谢一国道,“后续给大家开的庆功会时间已经定下,到时会安排。”

谢一国全程答应着,其他战士只是跟随沉默不语。

身边从车站外出进入的人看着谢一国一行,并没有感到稀奇。

因为马上国庆日的原因,从北平之外来的人在快速增加,每天火车都在不停歇,各种运输工具频繁来京。

包括从车站跟随大部队一同走出的人员中,也有因为国庆日被邀请来北平的人员。

随着众人走出火车站,接待人员跟众人在地区被安排一样,两辆卡车用来运送人员跟行李。

这次谢一城没有被安排坐在车斗里,硬是被要求坐在卡车副驾驶位置上。

这点不是谢一国要求,而是来的战士一同定下。

在接待人员好奇眼神中,谢一城也没有推辞好意,主动坐进副驾驶位置。

开车的人也是一位战士,招呼一声,谢一城坐上车跟着闲聊着。

就是驾驶员有些沉默,问话合适就答,不合适不说,也不主动交谈。

聊上几句,谢一城果断选择沉默,将目光看向车外。

随着汽车行驶,一路建筑人员逐渐后退着,因为车速并不算快,谢一城看的清楚,有些愣神。

此时的北平城跟后世的北平城有相似点,但是不同点更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