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 > 第103章 火箭炮?鬼子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楚云飞部驻地:

“报告!无人机侦察到太原方面的鬼子,刚刚运送了一批物资,其中似乎有一种新武器,从未见到过。”

“把图像传过来。”

“是!”通讯兵去了一会儿。楚云飞指挥部电脑收到一段视频。

楚云飞刚开始没在意,他不认为鬼子能制造出什么高科技产品。顶多就是比照俄曼瑞克或者折磨你的先进武器,弄个山寨精简版。

那性能,与正版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

视频上先是拉出来几辆马车架子,这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奇怪的地方在于:鬼子从其他马车上卸下来一些像钢管的东西。

马上又有鬼子把这些钢管安装在先前的马车上。

楚云飞紧盯着鬼子的动作。图像太过模糊,需要加上一些空间想象力。

每辆马车整齐地码了三层,每层四根钢管。

看到这里,楚云飞脑海中浮现一款武器的身影,不由地瞪大了眼睛,弹射而起!

他将视频暂停,局部放大,但最终还是因为分辨率不足,看不清楚。

若非鬼子现场进行组装,楚云飞也想不到那款武器。

这就是63式107火箭炮!

火箭炮原理复杂吗?如果不考虑射程、精度和威力,它的原理一点都不复杂。

本质就是大号窜天猴。

以前还流传过一个故事:

在半岛战争中,我军有一枚喀秋莎火箭弹打出去没有爆炸,后来牺牲一个连,把它抢了回来,以防止技术泄露。

这件事的真伪不确定,但推测应该是没这回事的。

事实上在半岛战争前夕,我军尚未获得喀秋莎火箭炮的时候,就已经有了506型六管火箭炮。

并在云山战场上首次使用,效果不错,但缺点也较明显:

一个是它太消耗弹药了,当时的条件,每一发炮弹运输到前线都不容易;

再一个是它的发射特征明显,容易被飞机找到位置,从而受到打击。

所以在这一战之后,火箭炮很长一段时间没再用过。

在真实的历史上,膏药国也曾经在即将投降的前夕,制造出了五式150毫米多管火箭炮。

只是因为列装太晚,属于本土决战武器,仅在重要海岸地带沿岸部署。

它的射程也不远,只有四公里多一点,还不如107火箭炮的射程远。

63式107毫米火箭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轻便易用,不易出毛病。

它全重六百多公斤,用骡子就能拉得动。

还可以把它拆解了,分别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再重新组装。

这也不行的,终极办法是只带火箭弹,必要时也能发射出去。

这种火箭炮的射程达到了8公里多。

有效杀伤半径12.5米左右。

这种火箭炮没什么技术难度,后世中东的漠海边战斗,弱势方就使用山寨版火箭炮,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还有人污蔑我方,说我方提供了火箭炮技术,介入战争。

实际上,这东西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壁垒,毫无秘密可言,就在于一个是否看得上的区别而已。

现在的李云龙就对它没兴趣,射程太近、精度相对来说不高、威力不大。

最重要的是它的希森特姆价格和370毫米火箭弹一样。

李云龙连122毫米火箭弹都尽量少用,优先用370毫米火箭弹,又怎么看得上107毫米口径,只能打几公里的火箭弹?

而鬼子就有用它的动机了:

近来与独立旅作战,鬼子的重炮往往第一时间就被打掉,然后鬼子就只能依靠一些轻便的小口径火炮与我军周旋。

有了这款武器,将大大增加鬼子的火力。

虽然它的毁伤半径也不算大,但总比掷弹筒强太多了!

而且,只是从图像上猜测是火箭炮,并不确定其口径。或许它的口径达到了150毫米甚至200毫米以上了呢?

楚云飞看到这个东西,第一想法是:鬼子有穿越者?或者哪个穿越的铁杆狗汉奸给鬼子提供了这个方案?

他拧着眉头,在房间快速地踱步,仔细思考着这件事。

最终还是决定找李云龙这个有特殊能力的家伙探讨一下。

至于将这件事上报旅部,让其他部队早做防范,他现在还不敢。

现在除了李云龙,还没人知道他的特殊之处。哪怕方立功都不知道。

他不想这么早就把自己的最大秘密弄得人尽皆知。

楚云飞交待通讯兵继续关注鬼子动向。

找了个借口,支开身边的人,拨通了李云龙的电话。

“老李吗?我是楚云飞。接下来咱俩说的话万万保密!现在方便吗?”

“噢,先等一下。”

李云龙到外面,让警卫员站远点,严禁人员靠近。

“老楚,说吧,啥事?”

“你有没有听说过63式107毫米火箭炮?”楚云飞问道。

“107毫米?口径这么小有什么用?我知道的最小口径也是122毫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