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过话说回来,太阳日6的那场巨型尘暴来得也很不合时宜……

“懂了,”明迪答道,“但他们为什么要请求我们做图像分析?他们一整个部门不都是专研火星气象观测的么?”

“他们不是要让我们去做,”林肯的回应是,“他们问的是你。”

“噢。”明迪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

“明迪,欢迎来到快车道,”林肯还不忘恭维几句,“等哪天载人系统部请你帮忙修改他们的天狼星串联漫游车设计的时候也别太吃惊。”

“那至少我的学位总算能派上用场了。”无力反抗的明迪小声嘟囔了一句。

“你说啥?”

“没啥,”明迪决定终止对话,“我马上去干活。”

头一个小时里,明迪一直在翻阅火星气候模式的有关资料。为了避免自己陷入大范围回溯尘暴的迷雾而无法自拔,她必须要对尘暴的可能来源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她研究了火星迄今为止的大致风型,也浏览了多年以来有关火星气象系统的关键着作。她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深究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她学的是机械工程,没法帮助她对科里奥利效应等知识点建立起多少了解。

有意思的是,今早对位于亚马逊平原的尘暴(中心大致位置为北纬十度,西经一百七十度,正以每小时六十千米的高速飞快向西运动)观测结果表明它的源头是塔西斯高地——千真万确,而且这样还得自个直接翻过奥林匹斯山。不过这种结论完全是在搞笑;明迪短时间内接触的材料已经体现出了十分明显的规律:火星上发生的主要尘暴有四分之三都来自于希腊平原或北部平原地区——都是些地势低平,气压也相对较高的区域,让各路尘暴有机会在进攻火星高地之前休整片刻养精蓄锐。

希腊平原是在南半球的;在那里产生的尘暴只有发展壮大之后才会越过赤道。而在北方平原那里诞生的尘暴要从西北向东南移动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才能遇上火星信风带并开始转向。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尘暴都不可能最终来到赤道以北,而应该是在距离信风面以南很远的地方。

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火星尘暴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扩张开来,整体的移动速度却往往缓如冰川。而我们正在讨论的这位按火星标准来看简直是健步如飞——堪比春秋季袭击休斯顿地区的冷锋,以每小时三四十英里的速度催动打头阵的雷暴长驱直入。

这场尘暴浑身上下都不对劲。以她对火星气象的简短了解,没有一处能与既往结论对得上号。

可是它却与太阳日6的那场灾难有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相似之处。

我算是明白他们为什么没有自己内部解决,而是想让我来处理这个问题了。

明迪调出前一天塔西斯地区的气象卫星摄影图,开始琢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