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但是让患者“回家去吧”却会让人误解为“回家吃点好的,心愿了一了”的意思。

几句真话里头夹杂一些歧义或者是误解。让人觉得再不停止湖区采砂,地球就要毁灭了一般。

他们这几位,都具有本学科和新闻学双学位的才能。实属大才。

也不知道蒲克陆从哪里找来的。

三篇文章被蒲克陆看在眼里,心中只感叹“还是读书人骂人到位。通篇不带脏字却把人说得不自戕无以谢罪的感觉。”

“三位专家,只是这文章里也没体现”赣湖建材“这几个字眼啊?读者怎么会知道是赣湖建材呢?” 蒲克陆问到。

“蒲总,这你就不懂了。如果在文章里直接写清是哪一家,目的就太明显了。等网友自己”慢慢发掘“才是最有意思的。

就好像小孩子,自己摘的瓜比喂到嘴边的瓜就是好吃。

我们只需要在评论区给出些许暗示。网友们一个个都会顺着线索找下去的。这样他们才会有参与感。才会时不时来关注事态的进展。“

荀东解释到。其他人也点头附和。

”总之,蒲总就静观其变就好了。“

”我发的博文已经有400的多阅读和20多评论了。估计今天晚上就能破5000”

“我的也有200多了。”

蒲克陆看到三人信心满满的模样。点点头

“总之就拜托三位了。各位需要补充素材或者有别的需求,尽管和我说。我派人全力配合你们。

到明天中午十二点,你们谁的博文热度最高,谁就胜出,到时候我再找水军力推这篇博文。当然,也会把其他两位的也带上的。这一次一定要让民众认识到赣湖建材的危害!“

“好说好说~” 荀东几人客气到。他们很享受这种“知识变现”的过程。主要是“润笔”够高,还好吃好喝的招待,而且他们写的文章也能作为“学术成果”作为自己的资本。积累下来。

如果真的能引起高层重视或者是舆论的发酵,作为“吹哨人”的他们,名利双收那是最基本的。说不定入了谁的眼,后面还能牵头具体的项目。那就赚大发了。

至于这几篇文章会不会侵害到湖砂产业从业者的利益,他们并不放在心上。一群泥腿子罢了。站在道德和学术的洼地上的他们只有挨喷的份。

甚至就算是当地衙门口都不敢为难自己这些专家。只能好商好量的沟通。甚至说不定迫于舆论的压力得把自己一行人再来考察一次。全程都得细声细气的说话,只为让自己能说几句好话。

三人沉浸在未来的美好之中,相视一笑。转而变成了哈哈大笑。

……

如三人所料。这类涉及到民生却又无关乎自身生计的”为民呼号“,总能引发许多人的讨论。

许多网友都在下面发表评论。但是绝大多数都外地网友,真正住在湖区周边的居民却是没多少。而且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持反驳的态度。

“这些挖沙船挺守规矩的啊。几年前那才是乱。不过后面衙门口出面整治了”阎老哈”那一伙人后,这边就好多了。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区域采砂,而且都是先把水文环境摸清楚了才作业的。周边几个镇许多人都围绕着河沙产业过活。衙门口有了效益,路也修宽了,堤坝也加固了许多,周边的居民生活水平比之前好了不少呢。别的不说,起码得大肚子病的人都少了。得了病衙门口也免费给治了。“

“我爸爸就是开船的。之前都是不分白天黑夜的挖,还要提防得大肚子病。现在一年倒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在岸上。收入反而比之前还多了。而且劳保工具都是很到位的。哪有博文里说的那么可怕?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湖区本身田地就少。我们比谁都更爱护这片湖。真要有什么不对劲,我们早就闹到网上了。“

……

不过这些湖区民众的声音,并不是主流。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网友的言论才是最热门的。

“别傻了,一般人谁有能力去做这些行业?有钱都不行,得有靠山”

“我们村有家制革厂,那污水臭了10年了,都没人管。别说这么大的一片湖了。”

“好担心旁边的群众,万一发洪水,一旦垮堤,他们可就惨了。”

“都是钱闹的。老板挣了钱拍拍屁股走了。最后恶果还不是要湖区周围的百姓来承担?”

……

类似的言论才是主流。

一个专家的言论,无数不涉及自身利益的吃瓜群众的附和。再加上水军的推波助澜。其中一篇博文很快就上了热搜榜。

然后就被颜浩看到了。

颜浩刚弄好新手机。陪着颜跃进在庆德逛吃呢,看到博文第一反应就是这是被人针对了。

点进去博文的作者那位叫荀东的教授资料看了看。颜浩第一时间发了两条消息出去。

第一条,是让后台增加显示发言者IP地址的。

第二条,则是让祁星找人去查一下这个荀东教授。看看到底是个什么货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