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仙侠 > 洪覆 > 第213章 苦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整个大明江湖武林都在风起云涌的时候,武当山北麓的隐秘小山沟里,白静远正在安心的打拳。

看架势上,应该是太极拳,但是细细观之,却有些不同的道蕴在其舒展动作之间出现。

这套太极拳不是白静远的本家拳,而是传承自三丰祖师的至高拳法——武当太极拳!

武当太极拳又称武当内家拳,而武当山是太极祖庭和太极拳的发源地,有天下太极出武当之说,张三丰张真人是太极拳,内家拳的开山祖师和创始人。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精妙的传统拳法,属于武当武术。

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后发先至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

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瑰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两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也可称之为“三丰神功”!

其中总计包含四大类武学,分别是:两仪拳、太极拳、太极剑、无极功。

为了更好的夯实白静远的武学基础和底子,补天阁中各大门派的真武境老师,开始了对白静远的疯狂灌输知识。

从各门派的武学经典开始讲述,然后是各类传承级别的武学功法,纷纷怼在白静远的眼前,让他吸收消化。

而为了铺平白静远的晋升之路,补天阁阁主张无极一番思索,外加和南麓的武当派一众真武大佬合计了一下,决定将三丰祖师所创的‘武当太极拳’,即“三丰神功”这一整套修炼功法全部传授白静远。

至于符不符合规矩嘛?

张无极表示,当年他也是被师父先传授的武道,后入的武当,这都不算事儿。

当然最后和白静远一合计,还是让这小子在武当派挂了个名,算是武当派的外门弟子吧。

既不用管武当的事儿,武当也不会去找他干什么事儿,就和在锦衣卫挂名一样,啥也不管,就是为了有个身份好办事儿。

这让白静远一阵无语,哪家门派的外门弟子是先天大圆满的?

啊不是,现在是半步真武境了!

就他这样的,在世俗都算是一代宗师,可以开宗立派了,还武当外门弟子?

哼╭(╯^╰)╮!当就当呗,谁让自己捞到这么多好处呢!

而此时,白静远所施展的正是武当派“三丰神功”中的太极拳。

这套拳术中共分为三套不同的修炼拳种:即太极十三势、三丰太极、原式太极。

总之就是林林总总,繁多复杂。

白静远总结一句话,反正都是三丰祖师创的,就统一叫三丰太极拳得了。

这把武当派的一干老爷子气够呛,追着他要求必须分清拳种。

结果白某人只能苦逼的挨个记忆,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除了太极十三势之外是三丰祖师自创的,后边那两大类都是二代武当派的高人演化的子拳种。

但是幸好,由于他的内家拳造诣极深,外加修习近现代的太极搏击之术,对于这些分门别类记忆的相当快。

此时他在施展的正是太极十三势。

太极十三势,乃是武当太极拳中的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

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

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

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融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

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

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固有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身于一体,偕称绝妙玄学的美誉。

白静远身随意动,意随心动,一套太极十三势干脆利落的打出,其中不单是有武当太极的道蕴,还有后世已经发展完善彻底成型的太极影子。

他似乎已经开始熔铸自身拳道,不在刻意的选择施展什么拳法,而是随心所欲的打拳。

武当太极、本家太极竟然被白静远在演练中,有了融合归一的趋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