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22章 二探云中(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众人明白只是演戏,气氛就很轻松,李大说:“李书记,军资如何?”李脱口而出:“各部共计六百三十二人,正兵四百五十,铁甲有三百,皮甲有三百。尚有月余存粮。战马足够,驮畜充足。箭矢、兵刃也充足。”

这样充裕么?跟他想象的完全不同呢。李大道:“记错了吧,有那多么?此次正兵都要去,留下辅兵看家,战兵人人要有铁甲,马么……想想好像确实不缺马。若没记错,营中光上好战马就六百多,算上驮马、骡、驴、橐驼,怕不有二千多,得亏附近草场丰美能节约粮食,不然真喂不起。“点检一下各部粮械,短缺多少去找管库讨要。看他怎么推脱。”心说,弟弟还是嫩呐,这时不借机敲老刘一笔怎么行。

李三闻言,恍然大悟,亦心觉自己过于淳朴了。

也没甚好多说,简单又聊几句就散帐。李大跟弟弟耳语数言,李三郎就来拉住郑二说:“随我去领军资。”郑二便叫上人手,屁颠颠跟着去了。

他们主要三件事。首先是领回赏赐,出兵前发赏赐,这是铁打的规矩。其次是搞些铁甲军资,铁甲等都还在其次,那是打秋风,重点是冬衣,本来不缺,但出征在外损耗就多,得多备足了。再次是领粮食马料。

郑老板双手拢在袖口里,跟着李三的辅兵赶到仓库。

这次出城就两拨人,所以没人来抢。

李三先去办妥手续,拿着一把号牌回来,指点众人将车赶进仓库大院,在一片空地停下,等着点检货物。一小校前面带路,郑哥跟着李三郎,边上是一路跟随的陈新国。三人与那小校来在一处库前,随从小吏开了库房,小校指着堆在库里的绢、钱道:“一人四匹绢两缗钱。中和铸钱,一缗八百钱。绢是幽州生绢。钱帛就这些,没有加赏了。”

四匹幽州生绢能值一千二百文,加上钱有个二千八百文,至于说军官不给加赏也没啥,就出去转一圈,拿将近三贯钱,郑老板算算这买卖可以。再说,贼不走空,说不定还能顺点牛羊马匹缴获什么的,那就更好么。

又到一组仓库前,小校说:“冬衣三百件。”再换一处,是粮仓。“五百石粮,麦、粟各半。二千石豆料在那边。”又指点了其余甲仗军资若干。李三郎就派出几个识数的,带领士卒去仓库门口等着,先将物资搬来小空地,由陈新国点验清楚,再搬上大车运走,最后由他签字确认。

这些物资可不少,且得搬运一阵。

最先搬钱帛,然后是盔甲冬衣等军资,这些数量有限,好点检。最后运粮豆。陈新国很认真,绢帛要一一验看,盔甲冬衣每件都要检查,铜钱甚至都得抽出数数看够不够八百文一缗。

大冷天的,边上几个管库牙军只想赶紧搬完拉倒,见这帮混蛋如此认真,不断翻着白眼,催促快点。陈新国不为所动,继续忠于职守一丝不苟,看得郑二都很欣赏他这股子认真劲,心说小白脸提拔这小子看来有点道理。

“哎呀,在库里点过一遍啦。这冷天,差不多得了。”等先把前面一批军资运走,又开始点验粮食豆料,天都快黑了,这么搞法,天亮都干不完吧。小校冻得鼻头通红,涕水直流,终于忍不住在李三郎身前走来走去,道,“看看,太阳都下山了,要么明日再来。堆在这里跑不了,反正你等还要清点。”

李三郎摇头说:“两日后出征,时间紧迫,这些粮食运回还要连夜赶制干粮,马要多喂些精料。军情紧急,耽误不得。”这就纯属胡说八道。营里有粮,已经开始制作干粮了,这些是补充亏空的,跟干粮赶制可不耽误。

边上几个冻得火起的牙兵可不管你这些,一听不干了,鼓噪着围上来理论,但李三不吐口,陈新国就继续点验。小校和众牙兵越说越气,左手抚刀,右手戟指李三郎,污言秽语扑面而来。

“你狗日地,啊……

话刚出口,背后一只大脚飞起,将这厮踹了个扑趴。就见郑哥蹿过来,抬腿踩住那小校,怒道:“他娘地爷爷出城杀敌都没放个屁,你个杂碎管库也敢聒噪,反了天了。”

屠子哥一动手,仓库里外的卫兵全傻了,敢来仓库撒野,这是头回见呐。片刻回过神来,纷纷抽刀在手,破口大骂,但碍于小校在老黑脚下,终是没敢动手。这边更不含糊,正忙碌的军士们迅速扔了手里活计,按编制立定,陈新国的人在外,二哥的人在内,连李三的辅兵也都纷纷抽刀在手,瞬间将院内牙兵包围。

大寨主这伍最抢眼,直接动手就干,蹬倒身边守兵,夺了长枪,斥骂地最为有力。他这几个胡儿兵甚是嚣张,眼冒绿光,唯恐天下不乱就要将手下一个管库的去头,总算被还有点理性的马匪头子止住。那兵尤不解恨,用刀背狠砸了两砸,将手里这厮打背了气,不住地哽咽吐酸水。

这些兵都是老刘的亲人,一向横行霸道,哪受得这个鸟气,而且李大郎彼此也很熟识,什么时候如此暴躁,一言不合就要动手。哎呀,有个眼尖的终于认出了黑哥,指着他叫了一声:“我日,你是那劈手擒了单无敌那黑厮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