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24章 出塞(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早就感觉李家哥俩来山北,未必是抢一把就走的架势。但究竟图谋什么,他抓破脑仁儿也没想明白。,毕竟,到草原当大可汗可不是主流思潮。此时他恍然大悟,一拍手道:“李司马大才啊。”

将武夫们纷纷从沉思中惊醒。

韩梦殷道:“某久居卢龙,深知镇中情弊。诚如司马所言,刘帅出任留后,固有陇西郡王之功,更因匡筹无道,镇中各方抬举。豹骑军源出刘帅帐下,只能以其马首是瞻。加之在外漂泊年余,镇中根基不深。今卢龙格局已成,欲在镇中有大发展,难矣。不若立足双城,趁胡儿无备,顺昌逆亡,掳其丁口,壮者为军、弱者为民,开沟挖渠、耕作牧养。至多一两岁,营州可无饥馑之忧。彼时,我军粮草丰足,兵强马壮,何事做不得?何处去不得?

我闻冯公在军中,李公亦曾在朝为官,总有些故旧吧。若机缘巧合,使人往长安讨得敕旨,李安抚在关外建节亦非不能。还用看幽州脸色么?

呵呵,我闻李安抚本欲在平州圈地,奈何田产有主,花费甚大,只买了区区数百亩做甚荣军田,并不顺利。不如来此,田土要多少有多少。乏人又何足忧也。奚,契丹,渤海,其民皆会耕作,招徕即可。”

李崇武没想到,第一个出来帮腔的竟是这个并无交情的韩梦殷,心里真是万分感激。要知道,为了把队伍拉出来,李家兄弟那是煞费苦心。卢龙武夫可不是奴隶兵,军头说啥就是啥,更不是革命一块砖,天南海北任你搬。若是大头兵不同意,他哥俩也不敢硬来。先打柳城,再打燕城,让杀才们先得些好处,看到希望,再步步为营,取得支持,这是既定的方针。前面都很顺利,现在到了摊牌的时候,柳城那边,估计李大也在苦口婆心吧。

成败在此一举!李三还想说点什么,但是看众人都在思索,又怕言多坏事,也不知如何是好。

倒是卢涵开口了。

“二郎。诸位。”卢八吊着个膀子,道:“郑头在时,每与我等言说,从军数载,所忧者无他,是没有前途。做牙将,阵上死便死了,至多有点抚恤。哪日节帅完了,跟着也完。至于说谋一外镇,若是富庶县州,或有商道繁荣之守捉、津渡还好,不至饥馑。若似营州各寨这样被扔到山里,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再无出头之日。

郑头常说,二郎有意从军,但已有他在军中顶着,何必再让二郎来做这赔本买卖。只是,咱世代武夫,除了这身技艺别无所长,不从军又能何为?只能过一日是一日。不瞒诸位,来豹军俺也是没法。三千弟兄一朝溃散,弟兄大手大脚惯了,有家者或能有些积蓄产业,未成家者,两手空空只能喝风。后来有人去应李贼招募,咱也拦不住,也拦不得,都让郑头贴补也贴不起啊。此来山北,俺原也只想抢一把就走。但平州那地方,哪养得这许多兵?李司马这席话我觉得甚对,是真心为咱弟兄着想。坐稳这双城之地,才是咱自家基业呀。”

有了卢八带头,场面渐渐热络起来。

这边张顺举亦道:“二郎,我看可行。”

卢涵说话时,二哥酒清醒些了,也觉着有点理,但还是犹豫。主要家里母大虫刚在平州置办产业,让来关外,怕不得跟俺老黑拼了。看二哥不说话,张顺举又道:“此次刘窟头是仗势河东,那边是个甚光景咱也知道。来平州前,据说已从幽州运了许多钱粮去晋阳。依我看,往后大王少不得要向卢龙伸手。可咱卢龙也就这多田土,只有这许多钱粮,养得这些兵,河东拿走用了,卢龙怎办?剩下一些,刘窟头也得先养自己,甚时轮到爷爷。若卢龙不给,怕不就要与河东翻脸。届时两边打起来,我又如何自处。难道还要去赔命么。平州局促,无以养军,不如来此。塞内让他打去,咱在此经营数载,待兵精粮足,待彼辈疲了弱了,我军挥师南下,拥李头儿做节帅不好么。在关外建节亦可。”

牛犇脑袋一摇,道:“俺弄不懂这些。杀来杀去这些年,着实有些乏。元月时俺都想歇了,只因囊中羞涩,不干这个还能干甚呢。种地吧,官府催逼太重,也受不起那个鸟气,想讨个婆娘也难。别个全都不会。又有这数百弟兄还在,不能不管。便想带着大伙再攒些家当,讨几房妻妾也好传宗接代。不过,照这么说,平州亦不好。不如此间。”

“奈何军士家眷……

看妹婿还在犹豫,张顺举道:“二郎,莫惦记那些。强拧瓜不甜。愿留者留,愿走者走。咱毅勇都,除了后营,幽州弟兄也没有几个。河东兄弟还在乎多跑这几步路么。有家眷者,愿接来接来,不愿接来也不愁,城中这多子女,俺看了,模样还成,给配一个不完了么。一个不够,多来两个,累死狗日地。”

“哈哈哈,正是正是。”牛犇道,“多配几个,安了家,谁还要走。”

张顺举道:“正是如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