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22章 北征,北征(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话既长,无话却短。

再说郑大帅这边,在东城歇脚数日又向东行,十月初到达朔州。

还没缓过神,晋阳信使已到。

辽王有令,让郑守义留下看家的队伍,尽速领兵南下报到。

已经辗转千里的郑二不敢耽误,强打精神领着亲军先行南下,其余大队稍稍休整后再跟上。

十月十二日,郑守义抵达晋阳。

经过去年那个庄子时,见到路口空着个茶摊,旗杆上光秃秃一个“茶”子牌匾垂着。边上一面土坯墙下,歪靠了木案和几支长条凳,也没人看管。

想是天冷客少。

道路两边田垄已经平整,还有牲口如牛、马、羊之类在田间晃悠。

一些顽童原本在地里抡着树枝木棍,蹦跳玩耍,远远看见过兵居然不躲,反倒跑来路边观瞻。见军士们列队缓行,娃娃们也排了一队,就在道边装模做样学军士走路。

有军士童心泛起,故意黑了脸吓唬人。

先是惊得童子们一慌,却有个壮实的娃娃胆足,拾起地上土坷就丢。岂料正好砸在一匹马屁股上,好悬没把马给惊了,慌得那骑士好一顿安抚。

这还得了。

赶紧有伙长一面教训手下不许惹事,一面挥着鞭子,斥骂着将熊孩子赶远。

“丢你老母!”那壮实娃娃还不依不饶骂了一句,才撒腿跑远。

眼见娃娃们蹦蹦跳跳远去,郑二拿马鞭指着一个小身影,正是刚才那丢土坷还敢骂人的,道:“这厮,将来是个好兵。哈哈。”语气中尽是夸赞之意,童心大起的屠子爷鞭稍一舞,道,“去,将那厮给爷爷提回来。

莫伤了人。”

小郑立刻驰马下了路基,快速追上去。

那娃娃惹了祸就快跑,跑了两步,回头看没有屁事,就掉在最后,提着木棍在地上乱打慢走。先跑的娃娃们感觉警报解除,正要跑过来与他会合,忽见一骑来了,直接大叫着一哄而散。

挑头惹事的毕竟是个娃娃,都没反应过来,就被小郑一把从后背抓起,横置于马背,片刻回到郑哥儿面前。其余孩子有些没了踪影,有几个又转回来,藏在地头树后,贼兮兮地向这边探头探脑地靠近。

却说小伙子大头冲下,肚皮搁在马背上,癫了几步就头晕目眩,丢在地上半晌都没回过劲儿来。

待定一定神,小伙子才明白自己为人抓回,不免也有些怵。

抬头一看,正见高壮如山的黑爷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小伙子不知哪里又来了勇气,抹一把鼻水,跳起来叫道:“你这黑厮,敢动你爷爷怎么。”

这孩儿倒是生得粗壮,看看也就六七岁模样,拿腔拿调作态,奶凶奶凶的,逗得一众军汉大乐。

郑守义都快笑不成了,从马上跳下,立地七尺开外,如一座大山般。

这终究是个娃娃,不禁有些惊恐,住了口再不敢嚷,一双眼珠子却在左瞧右看,想要寻条出路。奈何他被一群高壮武夫围着,哪里得逃。

就看着泪珠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却那娃娃抿着嘴唇,紧握一双小拳头,略带惶恐又很倔强地看着眼前高汉子,兀自不屈。

郑守义看见,也不禁敛起笑容,重重点头,道:“好孩子。”就从腰间抽出障刀抓在手里,对那娃娃道:“送你啦。”

那孩儿也不知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活动,疑惑地瞧瞧这老黑,又看他手里的这柄短刀。犹豫着,孩子慢慢探出手接过。

那障刀尺余长短,还有些分量。娃娃入手一沉,连忙抓紧。双手使力一抽,就将刀拔出,一双大眼睛立刻就被刀子吸引了,全然忘了处境。笑嘻嘻居然就在人前作势挥舞两下,又引得众武夫大乐。

郑爷看此地离城不远,便令军队就地休息片刻再行。

却听村里忽然一阵破锣响,就涌出一伙人,在几个孩子的带领下朝这边来。

郑老板抬头一看,这是娃娃们叫村里的大人来了。

匹夫匹妇们气势汹汹冲出来,见到这阵仗也是一愣。几个领头的紧忙让身后村民立定,自从人群中出来,顺便将提在手里的钢刀入鞘。

两三个带路的娃娃领着靠山,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在近前,戟指老黑道:“阿爷,是这黑厮拿了常郎。”那气焰,十分嚣张。

这边军士们也已散开两翼。

娃娃话音刚落,那被称作常郎的壮小伙就奔过来,喜滋滋地显摆刚得的障刀。其实也没甚花俏,黄铜吞口,如彩云般的花纹盘踞刀身,但行家一看就知道是百炼精钢造就的利刃。

场面就有点尴尬。

甭管别人怎么看,郑大帅是感触颇大。

想当年他初来河东,村民见了官军就跟见了瘟神一般,远远看见就要亡入山林,只怕跑慢了一步。辽王到镇这才多久,好么,见了官军非但不跑,还敢操刀子上来了。

村人们显然是来给本村孩子撑腰的,可是眼前这个局面……

也很为难呐。

那打头的汉子略作思索,一抬手,先将两个娃娃拨到旁边,就有村民将娃儿护了。这汉子上前两步,向郑守义拱手道:“可是郑帅当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