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兵祁国兴见状,从哨位上下来,想去援助李登贵。
但就在这时,一声巨响,大地颤抖,柏油路面留下一个大坑,使馆里的玻璃被震碎,两个战士和可疑男子同时被炸飞。
警卫连连长衣丙奎听到巨响后,预感到事情不好,跑去一看,两名战士都不见了,传达室被掀翻,使馆地上和墙上溅满了血迹,树上挂着衣服碎片,他立即明白发生了什么。
最先找到的是哨兵祁国兴。祁国兴昏倒在马路上,浑身血污,被从死亡边缘抢救过来后,发现他身上竟然有28处伤。祁国兴事后回忆,他也看出男子的企图,并且男子背包里还冒着烟,可能是个亡命徒,想上去帮助李登贵制伏男子,没想到还没走到跟前就被炸了出去。
李登贵在使馆对面的马路旁找到,他牺牲得很惨烈,军装被炸烂炸飞,俯身趴在地面。他用生命阻止了男子闯进使馆,用肉身把炸弹挡在了使馆外。
制造爆炸的男子被炸得身首异处,已经无法辨认面目。
专案组的刑侦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勘查,把现场找到的碎纸片一点儿一点儿拼接,拼成了一张邯郸至四九城的火车票和一张半斤票面的全国粮票。如果火车票属于制造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那么嫌疑人是案发两天前从邯郸或者外地来四九城的。
技术人员又从现场收集来的雨衣碎片中,发现了用圆珠笔书写的“夏大云”3个字。
专案组根据此线索立即赶往河北邯郸调查。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经过大量工作,最后认定邯郸钢铁矿山基地青年工人夏大云有重大嫌疑。夏大云的工友提供,夏大云的父亲因“反革命罪”被捕入狱,夏大云和他的家人都受此牵连,夏大云在感到不满和愤慨的同时,也为无处为父亲申冤感到绝望。
有工友提供说,曾看见夏大云拿过矿山基地的火药和雷管,问他干什么,他说炸鱼。现场被炸碎的雨衣,是邯郸钢铁矿山基地给工人们发放的劳保用品,每人一件,上面的“夏大云”3个字,经过笔迹比对,出自夏大云本人之手。夏大云的领导说,夏大云在单位表现一般,人很蔫,和谁都不远不近的,干活的时候还是舍得出力的,也挺守厂规。只是,他几天前离开单位时没请假。
在京调查的专案组侦查员找到了案发的目击证人,是住在使馆附近的几个妇女。她们反映说,爆炸前,看见那个背黄色旅行包的人,把自己的旅行包点燃后,就往使馆走去。
几个妇女还感到奇怪,那人干嘛要把自己的包点着呀?她们看见巡逻的李登贵也发现了那个奇怪的人后,还喊叫:“那个人的包冒烟了!”然后就听见震耳欲聋一声响。
夏大云的家人说,夏大云离家前只背了一个黄色旅行包,也没说干什么去。夏大云的家人辨认后,犯罪嫌疑人用来装炸药的旅行包,正是夏大云离家时背的那个包。现场被炸碎的雨衣和鞋子,经过辨认,也是夏大云的。
专案组的侦查员把夏大云的照片档案带回京,请李登贵的战友和使馆周围的企业和居民们辨认。几个使馆警卫战士反映,连续两天来,照片上的人都在使馆附近出现过,因为他的黄色大旅行包很显眼,从装束上一眼就能看出是外地来京的。
夏大云背着旅行包在使馆周围转了好几圈,引起了哨兵的注意。另外专案组侦查员对使馆周围的企事业单位和住户进行调查访问时,有人提供,爆炸案发生的上午,夏大云在使馆附近的饭店吃了饭,然后又去理发馆理了发。
专案组最后认定,爆炸案的制造者是夏大云,他有备而来,预先自制了炸药,赶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来京,预谋在使馆区制造事端,引发国际事端或引起外国人注意,以发泄不满。
爆炸案排除了针对前联使馆的可能后,使馆的大使和外交官向李登贵牺牲的地方鞠躬默哀,以表达对华夏警卫人员冒死保卫使馆安全的感激之情。
1976年5月,李登贵被首都军区授予“英勇无畏的警卫战士”光荣称号。同年7月,经首都卫戍区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李登贵牺牲后,他的胞弟应征入伍,继承哥哥的未竟事业,也成为了一名使馆警卫战士。
郭向北听完心中复杂难言。
如果夏大云在坚持几年就好了,可惜,没有如果。
吕涛踩下刹车,姚靓从副驾驶位置下来,给郭向北打开车门,郭向北刚下车,几个年轻貌美的女时髦女青年就跑了过来。
姚靓怒目而视,手朝远处一指:“一边去!”
几个女青年脖子一缩,呐呐赶紧退了回去。
姚靓咬牙骂道:“都是些狂蜂浪蝶,为了出国连脸都要了!”
郭向北眉头一皱,看到几人所在的位置还有几个年轻女孩,一个个翘着脚尖看着进入大使馆的人群。
淡淡说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咱们管不了那么多。”
两人当即往时光大门走去,姚靓突然拉了拉他一角,指了下一名身体挺的笔直,其貌不扬,精神饱满,目不斜视的战士说道:“他就是李登贵烈士的弟弟。”
郭向北不由好奇:“连这你都知道?”
姚靓笑道:“当年的事情那么轰动,好多大院孩子都专门跑过来看过他。”
就在两人走到大门口出示邀请函时,旁边突然走出来一名漂亮的毛妹子,用流利的汉语说道:“郭先生您好,很高兴认识您,我是维罗妮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