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我来了! > 第45章 龙江造船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朕将你从河南任上调到南直隶,是有重担要压给你。”

“为君分忧,是臣的本分,陛下吩咐便是。”王崇古也不问皇帝让他干什么,一口应承道。

“想必你也听说了,南直隶马上要进行分田到户,你在河南做的不错,也有经验,所以朕决定任命你为南直隶巡抚,总理各地民政。”

王崇古心中狂喜,南直隶巡抚,那比一省布政使权力还大,不仅手握当地民治大权,且有对当地官员考核罢免之权,况且南直隶非常大,共有四州十四府,这些地方基本上涵盖了大明朝目前最富庶的地方了。

不过随即他心里又有些忐忑,皇帝给了自己这么大的一份甜头,会不会有什么事啊?

果然,皇帝的声音又传来:“此次南直隶清查田亩,抓了些人,本来朕是想着交给陈暄和陈循来处理的,可是大明刚刚成立了税务部,海关总署,还有江南造船厂,接下来全国各地也要逐步推行分田到户,所以此事只能交给你了。”

王崇古眼中闪过一丝幽怨之色,皇帝不地道,竟让自己干这些遭人骂的脏活。

不过随即他看了皇帝对这些人的处罚办法后,他的小心思又活跃起来了,皇帝这是要长期敲这帮士绅的竹杠啊,那自己…

“臣理解陛下的苦心,臣一定为陛下办好此事。”王崇古赶紧说道。

朱祁镇看着王崇古这么识趣,也不再多说,转而对松江知府赵豫道:“赵卿,朕看过这几年吏部对你的考核,你在松江广施教化、为民申冤、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干的非常好。”

面对皇帝的赞赏,赵豫一脸郑重道:“臣只是尽了臣子的本分,不敢当陛下如此盛赞。臣还有一事,请陛下恕罪!”

朱祁镇纳闷道:“何来请罪一说?”

“臣到任后至今,御下不严,导致张李立、张微……”

“朕知道此事,这责任也也不全在你,此二人狼狈为奸残害军户,侵吞军户土地,贪赃枉法,豢养死士杀害罢工主谋,他们是预谋已久,你又没有三头六臂,自然无法侦知,朕不会怪罪你的。起来吧。”

听到皇帝如此说,赵豫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这一路自接到圣旨以来,他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甚至以为皇帝召他来南京是为了问罪他松江织工罢工一事,现在看来皇帝没有迁怒于他。

“朕刚才说了,江南造船厂现在是成立了,可现在只是有个名字,所以朕决定调你去江南造船厂,你意下如何?”

“臣愿意!”赵豫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来之前,他已经听说皇帝决定重开海贸,他在松江干了这些年,对于江南沿海海贸还是有了解的,自朝廷停了下西洋后,虽然官方活动停止了,可民间海贸却从未断过,而且这些年那些崛起的富商巨贾靠着走私赚的盆满钵满,可以说是日进斗金。

重开海贸,自然要先有船,而且还必须是那种能远航抗风浪的大船。

“陛下,造船厂是否另择新址?”

其实大明早期的造船业非常发达,明朝造船业承袭于元,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双方能一次性投入数百艘战船厮杀,正是得益于江南造船业的发达。

永乐朝时,朱棣为了彰显天朝国威,同时也为了寻找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令郑和六下西洋,在江南各地广建造船厂,更加进一步刺激了当时造船业的发展,史书记载“永乐年间,江西、湖广、福建、南直隶等,熟于造船者,絷家于提举司隶。”

意思是永乐年间这些省份有大量人员参与到造船业中,有的甚至几代人都是专业的造船技术人才,直到十全老人乾隆修四库全书,将大量明朝遗留下来的造船图纸及书籍给焚毁,中国的造船业由此一蹶不振。

“新址暂时先不用,朕来南直隶时,路过龙江造船厂,就暂时先用此地吧。朕已经拨给江南造船厂两百万两银子,用以助你扩建港口,增建船坞,招揽工匠。”

赵豫一听,合着自己几乎没啥操心的,龙江造船厂本来就有大量造船熟练工,虽然先皇停了下西洋,很多工匠为了谋生去了私人造船作坊,但只要报酬给的多,不怕招不到人。

“臣谢陛下!”赵豫言简意赅,一句废话没有。

朱祁镇很喜欢他的说话做事风格,示意他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