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四合院:一人纵横 > 第2259章 凤翔于天(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渡过淮河时,春水已涨,渡船在湍急的流水中颠簸。小女孩紧紧攥着白凤翎的衣角,眼睛却好奇地盯着水面嬉戏的水鸟。这一路南下,她渐渐褪去了初见时的惊惧,偶尔会问起江南的样子。

“江南的水是绿的,岸边有大片大片的花。”白凤翎指着远处朦胧的青山,“那里的人不常打仗,他们种稻子、养蚕,晚上会在灯下纺线。”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块磨得光滑的石子:“等到了江南,我把这个种在地里,会不会长出好多好多石子?”

白凤翎笑了:“或许会的。”他想起在洛阳慈幼局,孩子们也曾把铜钱埋进土里,盼着长出摇钱树。那时觉得天真,此刻却觉得,这份不掺杂质的期盼,恰是乱世里最珍贵的东西。

船到南岸,恰逢一队东晋士兵在此盘查。为首的校尉见白凤翎衣着朴素,却气度不凡,又带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便上前询问:“你们从哪里来?要到何处去?”

“从北方来,到建康去。”白凤翎取出卫玠的书信,“这是太子洗马卫玠的信物,我们要去慈幼局。”

校尉看过书信,态度恭敬了许多:“近来北方逃难的人太多,不少奸细混在其中,不得不仔细些。先生莫怪。”他指着远处的驿站,“那里可以歇息,还能领到些干粮。”

道谢后,白凤翎带着小女孩往驿站走去。刚到门口,就见一群难民围着一个老者争吵。老者面前摆着个卦摊,幡旗上写着“管辂再世”,此刻却被一个壮汉揪住衣领:“你说我能找到儿子,可我走遍了江南,连个影子都没见着!你这骗子!”

老者吓得瑟瑟发抖:“卦象上确实显示令郎在东南方向,或许是……或许是时机未到?”

白凤翎上前拉开壮汉:“他若真能算准,怎会在此摆摊混饭吃?”又对老者道,“乱世之中,骗人钱财已是不义,骗人心志更是罪过。”

老者面红耳赤,收拾起卦摊就要走。小女孩却指着卦摊上的铜钱:“爷爷,这个钱和我娘留给我的一样!”

老者一愣,看向小女孩手中的铜钱——那是一枚蜀汉的“直百五铢”,边缘已磨得光滑。“你娘……她是不是左眉有颗痣?”

小女孩点头:“是啊!爷爷怎么知道?”

老者突然老泪纵横:“我是你外公啊!我找你们找了整整三年!”

原来老者是蜀地人,蜀汉灭亡后举家南迁,途中与女儿失散,只得靠算命糊口,没想到竟在此地遇到外孙女。壮汉见状,也不好意思再追究,反倒送上几个干粮:“老人家,是我莽撞了。”

看着祖孙相认的场景,白凤翎悄然退出人群。校尉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叹道:“这样的巧合,一年也遇不上一次。先生倒是帮了他们大忙。”

“不是巧合。”白凤翎望着天边的云,“是执念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想起姜维临终前的锦囊,想起廖化手中的姜维花,想起那些在乱世中苦苦支撑的人,忽然明白,支撑人们活下去的,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希望,而是实实在在的牵挂。

抵达建康时,卫玠已在城门口等候。他比几年前清瘦了许多,眉宇间多了几分忧虑,见到白凤翎,连忙上前:“先生可算回来了!洛阳那边……”

“我知道。”白凤翎打断他,“赵王伦被杀,齐王冏掌权,成都王颖又在邺城起兵,乱得很。”

卫玠引着他们往慈幼局走,低声道:“不仅北方乱,建康也不太平。琅琊王虽有贤名,却受制于权臣,政令难出王府。那些南迁的世家大族,只顾着争夺地盘,谁也不管百姓死活。”

慈幼局比从前扩大了不少,不仅有孩童,还有不少孤寡老人。几个曾在洛阳受过白凤翎恩惠的老兵,正在院子里教孩子们练武。见到白凤翎,孩子们纷纷围上来,喊着“白先生”,眼睛亮晶晶的。

“先生带回来的小妹妹叫什么?”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问道。

小女孩怯生生地躲在白凤翎身后,卫玠蹲下身,温柔地说:“别怕,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

“她叫念安。”白凤翎道,“思念的念,平安的安。”

安顿好念安,卫玠将白凤翎拉到书房:“先生可知,近来有个叫王弥的人,在青州聚众起义,自称征东大将军,不少流民都去投奔他了。”

白凤翎看着地图上的青州:“乱世之中,百姓活不下去,自然会跟着能给他们饭吃的人走。”

“可他烧杀抢掠,和那些胡人没什么两样!”卫玠急道,“琅琊王想派兵镇压,又怕兵力不足,惹火烧身。”

白凤翎沉吟片刻:“王弥虽勇,却无谋略,成不了大事。真正要担心的,是北方的石勒。”

“石勒?”卫玠皱眉,“那个羯族奴隶出身的将军?”

“正是。”白凤翎在地图上圈出襄国,“此人虽出身草莽,却知人善任,又懂安抚民心,将来必成大患。”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葛洪带着弟子们来了,车上装满了药材和干粮。“白先生!卫公子!”葛洪满面风尘,“北方来的难民越来越多,痘疹也开始蔓延,我带了新制的药膏,或许能派上用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