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四合院:一人纵横 > 第2614章 麟趾呈祥(169)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家麟接过账册,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眉头微微蹙起。他翻到“西北军饷”那一页,看着每月固定支出的五万两白银,又翻到“江南水利”的后续预算,心中渐渐有了主意。“西北与匈奴已达成和平协议,驻军规模可适当缩减,保留三万精锐即可,既能节省军饷,又不影响边防;江南水利工程已基本完工,后续维护可交由地方官府负责,朝廷只需每年拨付少量补贴,再从当地赋税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补充;至于学堂开支,除了朝廷拨款,可鼓励地方乡绅捐资助学,同时让学堂适当收取少量学费,减轻朝廷压力。”

户部尚书听后眼睛一亮:“大人这个办法好!既节省了开支,又不影响各项事务的正常运转。下官这就去制定具体方案。”

送走户部尚书,赵家麟拿起另一本公文,是关于北方旱灾的奏报。去年冬天北方降雪稀少,开春后又迟迟不下雨,小麦、玉米等作物长势极差,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粮荒,百姓们纷纷外出逃荒。赵家麟心中一紧,立刻召集内阁成员召开紧急会议。

“北方旱灾严重,若不尽快采取措施,恐会引发民变。”赵家麟沉声道,“我建议,立刻从江南、中原等地调拨粮食运往北方,同时开放京城周边的粮仓,救济受灾百姓;另外,派遣农学家前往北方,指导百姓种植耐旱作物,比如红薯、土豆,尽量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调拨粮食倒是可行,可运输是个大问题。”兵部尚书担忧地说,“北方部分地区道路被毁,粮食运输困难,恐怕难以按时送达。”

“这个好办。”沈文说道,“我们可以动用漕运,先将粮食运到北方的港口,再从港口转运到受灾地区。同时,让地方官府组织百姓修缮道路,确保粮食能够顺利运输。”

赵家麟点了点头:“就按沈兄说的办。另外,我还建议免除北方受灾地区今年的赋税,让百姓们能够安心抗灾,重建家园。”

众臣纷纷表示赞同。会议结束后,各项救灾措施迅速落实。赵家麟亲自前往北方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查看灾情,安抚百姓。

抵达北方后,赵家麟看到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田地干裂,庄稼枯黄,路边随处可见逃荒的百姓,他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神中充满了绝望。赵家麟心中一痛,立刻下令打开当地的粮仓,向百姓们发放粮食。

“乡亲们,朝廷知道大家受灾了,特意派我来给大家送粮食。”赵家麟站在粮仓前,对着百姓们高声说道,“大家不要担心,朝廷会和大家一起共渡难关。我们已经从江南、中原等地调拨了大量粮食,很快就会运到这里。同时,朝廷还会免除大家今年的赋税,派农学家指导大家种植耐旱作物,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家就能重建家园,过上好日子!”

百姓们闻言,纷纷跪倒在地,感激地说:“多谢朝廷!多谢赵大人!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赵家麟扶起百姓们,语气诚恳地说:“乡亲们,这都是朝廷应该做的。大家快起来领粮食吧,家里还有老人孩子等着呢。”

在赵家麟的带领下,北方的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受灾地区,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农学家们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百姓种植红薯、土豆,不少荒地都种上了耐旱作物;地方官府组织百姓修缮道路、兴修水利,为来年的农业生产做准备。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北方的旱灾终于得到了缓解,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赵家麟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场旱灾虽然给北方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让朝廷与百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只要朝廷始终把百姓放在心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回到京城后,赵家麟并没有休息,而是立刻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发现,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地方官员的考核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虚报数据、欺压百姓;还有,商业发展虽然迅速,但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会影响改革的成效,甚至引发新的矛盾。”赵家麟在心中暗暗想道。他立刻召集内阁成员,商议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确实需要完善。”沈文说道,“之前的考核主要看赋税完成情况和政绩工程,导致一些官员只注重表面工作,忽视了百姓的实际需求。我建议,在考核中增加百姓满意度、民生改善情况等指标,让官员们真正把精力放在为百姓办实事上。”

“商业监管也不能忽视。”户部尚书说道,“现在一些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导致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我建议,成立专门的商业监管机构,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打击不法商人,维护市场秩序。”

赵家麟点了点头:“两位大人说得都有道理。地方官员考核制度和商业监管制度的完善,都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和国家稳定的大事。我建议,由沈兄负责制定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的具体方案,户部尚书负责制定商业监管制度的具体方案,尽快提交内阁审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